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國內  >  國內要聞
搜 索
【十九大理論新視野】建設文化強國的行動方略
2018-01-30 14:07:12 來源:人民論壇網  作者:程惠哲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文化強國建設蕩滌出日益清晰的標識與方略

  文化強國的標志可以有很多,提綱挈領地說,主要表現在生活方式、行為習慣、審美取向、美學精神等方面。通俗來講,文化強國就是,無論以什麼形態和方式呈現,其文化總能成為世界潮流風向標;無論什麼膚色、什麼人種、什麼信仰的人,總是把這裡當作旅游目的地國、留學目的地國、會議目的地國,當作可以實現自我價值、可以終老一生的地方。

  文化強國的建立與形成,大致要經歷這樣幾個階段:作品熱、語言熱、節日熱,乃至綜合性的文化熱,含服飾、飲食、建築、美學等。我們要建設的社會主義文化強國,也要經歷這樣的過程。

  一是作品熱。文藝作品是一個國家、民族思想文化的生動體現和直觀展示,好的作品能讓人們直觀地、輕松地接觸、感知中國的文化內涵。遙想唐詩的受歡迎程度、傳播的空間寬度和歷史延伸長度,近看風靡全球的好萊塢電影,就能知道文藝作品的魅力和重大影響力。『國學熱』在國內的昇溫,『漢學熱』在世界的風行,也從另一個側面說明了中國作品在世界的受歡迎程度。傳世名作的背後,是一個個青史留名的名家大師,有了書寫時代的名家,纔會有表現時代的名作。

  二是語言熱。歷史上,漢語曾是周邊國家向往的語言,漢字也成為周邊一些國家的通用文字。在建設文化強國的過程中,必然要經過這樣的時期和階段,那就是讓漢語成為一些國家學校的必修課,成為一門重要的高頻使用語言。雖然漢語是聯合國的工作語言之一,但其在國際場合的使用率、在互聯網世界的語言文字佔有率還比較低。一種語言、一種文字,一旦成為了世界人民交流的首選語言,那麼這個民族不想實現文化繁榮興盛、不想成為文化強國都不可能。

  三是節日熱。要傳承和發揚中國傳統節日,讓中國傳統節日成為世界上影響力較大的節日,讓世界各地的人們以過中國節為時尚、為潮流。

  四是綜合性的文化熱。讓中華文化的一舉一動、一顰一笑,成為引領世界時尚和潮流的重要因素。綜合漢服、唐裝等樣式的民族服飾,是中華民族的標志性民族服裝,要讓中華民族的服裝成為世界各地人們爭相效仿、追隨的服裝樣式。在飲食方面,要推動中餐成為世界宴會的首選『大餐』,讓中餐禮儀成為世界餐桌的優先禮儀。在建築方面,讓中式建築成為世界流行的建築樣式和風格。在美學精神和審美觀念上,讓中華美學精神、中國審美觀念成為世界主要的美學精神、審美觀念,引領世界的審美取向。

  文化強國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是遙不可及的。建設文化強國,不能因現實復雜而放棄夢想,不能因理想遙遠而放棄追求。強國夢、復興夢的實現,既要埋頭『拉車』,又要抬頭看路;既要腳踏實地,又要志存高遠;既要豪情滿懷,又要成竹在胸。

  建設文化強國需要行動方略。要借力創新型國家建設,突出文化創新,推動在全社會形成文化創新意識和氛圍。要進一步推動鄉村文化振興,著眼鄉風文明,實施鄉村文化振興戰略,把每一個鄉村變成有文化、有藝術、有情調、有情懷、有鄉愁的鄉村。從重視文化自信發展到重視文化他信。傳統文化、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都是自家的文化。文化自信易,文化他信難。在文化自信的基礎上,實現文化他信,讓他人信服、熱愛的文化纔是真正有魅力的文化。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們建設文化強國,還要吸納、借鑒他人的文化,汲取、吸收人類文化優秀成果。無論對待西方文化還是東方文化,都要去粗取精、去偽存真。

首頁  上一頁  [1]  [2] 

責任編輯:楊雪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頻道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