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程惠哲中國藝術研究院文化產業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員

近年來,文化和文化工作成為全黨全社會討論的熱點話題,在討論過程中,免不了產生一些爭論和分歧。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和人們認識的深入,許多問題有了比較明確的結論。黨的十九大報告進一步使大家對於文化領域的認識趨於一致,文化思潮呈百川歸海之勢,匯聚到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堅定文化自信、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繁榮興盛上來,匯聚到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上來。
十九大把文化強國建設熱潮推向時代高點
習近平同志一直十分關心和重視文化工作。十八大以來,習近平同志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中國文聯十大、中國作協九大開幕式等場合,多次就文化工作發表重要講話、作出重要指示。
文化是十九大報告的亮點、重點和出彩點。在十九大報告32000多字的篇幅中,共用了2300多字集中論述了文化問題、專門安排了文化工作。具體來說,十九大報告的第七部分專門在講文化工作,第一部分和第三部分中的一些段落也在集中講文化工作。報告論述了思想文化建設取得的重大進展,提出要堅定文化自信,要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繁榮興盛。
新時代的新征程中,文化光輝燦爛、不可或缺。十九大報告關於文化的重點論述歷歷在目,亮點熠熠生輝,出彩點光華照人。強調了對理想信念的追尋、對精神力量的張揚,強調了堅守文化立場、擔負文化使命、培養時代新人、引領踐行中國先進文化等重大概念,為開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新征程指明了方向、描繪了藍圖、確定了方略。此外,大會還決定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一同寫入黨章,這一舉措也驗證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文化建設的高度重視和殷殷期盼。
文化強國建設是推動民族復興偉業的巨大力量
十九大報告為什麼以如此多的篇幅來強調文化建設?在報告中也給出了答案,那就是文化極端重要,文化是推動國家民族興盛的強大力量。
文化事關民族復興偉業。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沒有文化的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是激勵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奮勇前進的強大精神力量。
文化為人民的美好生活提供精神食糧。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要日益廣泛而豐富,要通過提供豐富的精神食糧,盡力滿足人民過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
文化提供精神指引。文化自信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發展中更基本、更深沈、更持久的力量。要通過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繼承革命文化,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文化是助推祖國統一的精神紐帶、心靈家園。
文化關乎時代新人的培養。通過強化教育引導、實踐養成、制度保障,發揮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國民教育、精神文明創建、精神文化產品創作生產傳播的引領作用,轉化為人們的情感認同和行為習慣,著力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推動文化創造和進步是時代責任,是我們的重要使命。我們作為當今時代的見證者、親歷者,要為這個偉大時代畫像塑魂,要成為時代歷史的書寫者、描繪者,要在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同時,擔負起新的文化使命,引領中國先進文化『走出去』。
- 『冷資源』助力『冰雪游』2021/01/04
- 呼蘭區: 加大學前教育投入 破解『入園難』2021/09/07
- 網友爆料oner組合岳岳騙p:希望大家追正經明星2021/09/02
- 奧運冠軍張雨霏:隔離期間能打游戲太爽啦!2021/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