壓力讓科研人員屢碰造假紅線
我們能從日本學術造假事件中學些什麼
本報記者操秀英
日本京都大學iPS細胞研究所近日召開新聞發布會,承認該所研究人員山水康平在2017年2月發表的一篇論文存在造假行為,並公布調查結果。該研究所所長、諾貝爾獎得主山中伸彌為此致歉。據稱,山中伸彌表示不排除辭去所長職務的可能。
據日本媒體報道,這篇論文中有11個圖表(包括6個主圖表和5個補充圖表)信息存在編造或篡改問題。山水康平承認自己的不當行為,稱這麼做『是為了讓論文看上去更好看』。
從時任首爾大學教授的黃禹錫到理化學研究所『學術女神』小保方晴子,再到東京大學教授渡邊嘉典,近年來日本學術造假事件中的當事人都被嚴厲懲罰。這些案例一次次給科研人敲響警鍾。為何還有人在刀尖上跳舞?
『主要還是發表論文的壓力吧,尤其是一些熱點領域,對論文的速度和數據質量要求較高。』一位不願意透露姓名的乾細胞研究者告訴科技日報記者,『學術造假是個全球性問題。』
確如他所言,學術造假就像考試作弊,早已有之且長期存在。早在1903年,法國科學院院士、物理學家布朗『發現N射線』的鬧劇,就是科學史上一樁著名的偽造案例。
『科研圈是社會環境的一部分,其他行業存在的問題科研領域都有,包括造假。』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所科技哲學研究室主任段偉文25日在接受科技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學術造假主要因為科研壓力,包括職位要求與競爭、科技資源投入兩方面。』
他具體解釋道,各單位的崗位有限,需靠競爭取得,且研究人員在任期內如果沒有拿得出手的成果,也會有較大壓力。同時,『各國在熱點領域的投入越來越大,你拿到的經費越多,壓力也越大』。
因具有無限增殖、多向分化潛能等功能,誘導多能乾細胞被視為再生醫療的『萬能細胞』。日本政府將再生醫療等尖端醫療技術作為『新經濟成長戰略』的重要支柱。2013年,日本政府曾表示將在今後10年內對誘導多能乾細胞研究投入約1100億日元(約合63億人民幣)的資金支持。據報道,日本大阪大學副教授中村征樹也認為,全社會對該領域研究的期望值特別高,山水康平等人可能是為了回應這種期待而篡改了數據。
『但這些理由都不能讓造假被原諒,不是說無法杜絕就放任自流,這就像犯罪現象永遠存在,但不能沒有法律和警察。』段偉文說,正是日本完善的學術造假處理機制,纔讓諸多事件得以曝光,『其實並沒有損害日本科研界在國際上的整體聲譽,反而在某種程度上挽回了同行的信任。』
正因此,他認為,我國必須下決心建立切實有效的學術不端行為處理和問責機制。『近幾年我們也做了一些工作,但還不夠。』段偉文說,『很多事情還是不了了之。』
『可能是受文化傳統的影響,我們在潛意識裡容易將政府當作科技事業的家長,覺得家丑不可外揚,把學術造假和政治、國家形象聯系起來,這其實是讓科技主管部門背負了更重包袱,不敢放手處理,沒有解決根本問題。』段偉文認為,應更多將這類事情交給所在單位處理,而不是由科技主管部門來出面,讓學術的回歸學術。
『中國到了必須重視這件事的時候了,要改變觀念,建立和國際接軌的科研不端事件的處理機制,做到每件事情有交代,這纔是負責任的創新大國該做的事情。』段偉文強調。
這也是科研人員的心聲。『中國研究者的論文會受到更為嚴苛的審稿程序,原因可能有很多,但不信任可能是主要因素。』一位不願意透露姓名的生物學研究者告訴科技日報記者。
事實上,在報道此前一次涉及中國科研人員的大規模撤稿事件時,《華爾街日報》曾評論,科研不端是個全球性問題,但相比其他國家類似事件,中國科研人員不端行為成為全球新聞時,中國科學界整體聲譽會受到更多損害,『這顯然不公平,因而更顯整治學術不端的重要性』。
(科技日報北京1月25日電)
- 『冷資源』助力『冰雪游』2021/01/04
- 呼蘭區: 加大學前教育投入 破解『入園難』2021/09/07
- 網友爆料oner組合岳岳騙p:希望大家追正經明星2021/09/02
- 奧運冠軍張雨霏:隔離期間能打游戲太爽啦!2021/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