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國內  >  地方新聞
搜 索
【暖新聞】92 歲老兵義務守護烈士陵園 27 年:我要陪伴他們,如同守護親人
2018-01-22 15:58:43 來源:現代快報  作者:王曉宇 劉靜妍 施向輝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現代快報訊 連雲港市灌雲縣圖河鎮大興溝村有一座烈士陵園,18位革命烈士在此長眠。村裡一位老人常常來這裡,掃墓、澆水、上香……他叫王俊,大興溝村人,1926年出生,1940年參軍,1950年因傷退伍返鄉務農。從1990年開始,他自願搬到烈士陵園邊的小屋住下,成為這裡的義務守陵人,一守就是27年。

  △連雲港市灌雲縣圖河鎮大興溝村的這座烈士陵園,王俊老人義務守護了27年

  不顧傷痛堅守烈士陵園

  1990年,年逾六旬的王俊成了大興溝村烈士陵園的義務管護員。據他回憶,那時候陵園只是一處不起眼的土墓,四周雜草叢生。他搬到旁邊一間簡陋的小屋住下,每天天一亮就准時"上崗",掃墓、清除雜草、為柏樹澆水……

  有一次,他在修剪樹枝時左腿不小心被紮了個洞,至今還留著明顯的傷疤,一到陰天就會隱隱作痛。左腿上的新傷加上當兵時左膀上的舊傷,一度讓他行動不便。有人勸他回家歇著,但他堅決不肯,直到幾年前患上輕度腦血栓,家人一再苦苦相勸,他纔肯從烈士陵園搬回了家。

  △大興溝烈士陵園成了灌雲縣的德育基地

  "我就想陪他們說說話"

  1月8日,現代快報記者來到大興溝村,在王俊老人家裡見到了他。這位92歲的老人依然精神矍鑠,問起他從參加革命到為烈士守墓的事,他滔滔不絕一講就是半個小時。"一到烈士墓,我就想到,這些同志為了革命、為了解放,都是不顧生死、拼死拼活地跟敵人去拼的。我們過的好日子,就是他們拿鮮血拼來的。革命烈士,人民會永遠記在心裡頭。"講著講著,老人有些哽咽。

  王俊14歲入伍,參加過鹽南、孟良崮、淮海、渡江等戰役,多次流血受傷。慘烈的孟良崮戰役中,戰友們都犧牲了。戰前他們曾互相許諾,活下來的人要祭拜、守護犧牲的戰友。渡江戰役中,王俊左胳膊被敵人的子彈穿透,帶傷堅持戰斗。戰後,骨頭凸出、錯位,不能負重。24歲時,他因傷退伍,返鄉務農。後來,他曾多次前往孟良崮戰役紀念館,祭拜犧牲的戰友,兌現諾言。

  後來,上了年紀的他很難經常去戰友們犧牲的地方祭拜,大興溝的烈士墓便成了他精神上的寄托。在他看來,大興溝的烈士雖不是跟他同一戰壕的戰友,甚至素不相識,但他們也是為保家衛國而犧牲的戰友,"大興溝埋有他們的忠骨,我要陪伴他們,就如同守護我的親人。"

  回憶起戰爭年代和戰友們一起聊天的情景,老人說:"我想見,但見不到這些人了。我這些年特別想他們,到這個墓地,實際上就是想,他們要是活著該多好,我就想陪他們說說話。"

[1]  [2]  下一頁  尾頁

責任編輯:楊雪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相關新聞
頻道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