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國內  >  地方新聞
搜 索
【網絡媒體走轉改】甩『窮業』挪『窮窩』:安徽白塔畈鎮脫貧路上換新顏
2018-01-19 13:47:00 來源:中青在線  作者:傅曉羚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沿著連綿起伏的山勢,佔地4287畝的光伏農業生態產業園區一望無際,一塊塊整齊劃一的光伏電板,為群山環繞中的劉衝村增添了不少現代化色彩。

  坐落於安徽省六安市金寨縣的白塔畈鎮劉衝村,是個擁有61個貧困戶的小山村,總面積8.9平方公裡,其中耕地4200餘畝,板栗及茶葉面積5400餘畝。長期以來,全村2650餘人主要收入來源於板栗、茶葉、水稻種植。近年來,全鎮大力發展光伏清潔能源,其中裝機容量100兆瓦的光伏農業生態產業園區年發電1.2億千瓦,每年可實現利稅3000萬元,已經成了全鎮村級集體經濟和貧困戶脫貧致富的支柱產業。

  不僅僅是光伏發電,這三年,憑借易地扶貧搬遷、設置小額扶貧貸款、因地制宜發展本土產業等措施,白塔畈鎮全鎮建檔立卡貧困人口數已從2014年的4253人下降到2017年的633人,越來越多的村民脫了『貧困帽』,走在致富的新路上。

  發展多元產業甩『窮業』

  貧困發生率從12.18%下降到0.66%,這樣的變化,在白塔畈鎮項衝村扶貧工作隊副隊長陳玉婷的眼中,一度是不可想象的。

  白塔畈鎮項衝村扶貧工作隊副隊長陳玉婷正在接受記者采訪

  2014年,曾當過大學生村官的陳玉婷被金寨縣人民法院派駐到項衝村,擔任扶貧工作隊隊長,開始了為期三年的任職經歷。在這個白塔畈鎮唯一的貧困村中,產業落後、村民觀念保守,家中缺乏主要勞動力,因病返貧、因殘致貧戶數眾多……種種難題擺在了年輕的陳玉婷面前。

  如何能夠讓村民早日過上『不愁吃、不愁穿』的生活?陳玉婷給出的回答是,關鍵要實現增收。

  為促進貧困農戶當期能脫貧、遠期能致富、未來可持續,白塔畈鎮持續推進精神扶貧、產業扶貧、社會保障扶貧等多項措施落地生根。據陳玉婷介紹,項衝村積極鼓勵貧困戶種植茶葉、板栗,養殖白鵝、黑毛豬等本土產業,大力培育鎮、村龍頭企業、合作組織等新型經營主體,為貧困戶提供全產業鏈服務,在甩『窮業』的同時,通過發展特色產業和實現就業,突破增收瓶頸。

  對於發展生產中時常會遇到的資金短缺問題,項衝村則利用小額扶貧貸款予以解決。據統計,2017年累計已經為17戶貧困戶辦理小額扶貧貸款8.5萬元,另有7戶貧困戶通過分貸統還,戶均年收益均在2400元以上。

  50歲的胡代榮是這些措施的受益者。由於長子殘疾、次子剛上小學,薄弱的經濟基礎一度讓胡代榮的家庭難以為繼。如今,光伏入股分紅,加上養鵝、養豬、種植板栗等投入本土產業所獲得的收益,讓這個家庭重新找到了致富的契機。

  據了解,截至目前,白塔畈鎮建立分布式光伏電站373戶,總收入134.28萬元,能夠讓每戶年均增收3000元。光是在光伏產業方面,脫貧已初見成效。

[1]  [2]  下一頁  尾頁

責任編輯:楊雪
【專題】新時代新夢想——網絡媒體新春走基層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相關新聞
頻道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