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國內  >  財經要聞  >  經濟民生
搜 索
上海廣州微調商辦限購政策 北京商辦房會松綁嗎?
2018-01-18 10:04:09 來源:北京青年報  作者:李桁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資料圖。中新社記者 呂明 攝

  上海、廣州嘗試有條件為商辦項目松綁北京商辦庫存創4年來新高投資不再關注商辦業內認為最多商改租——

  北京不會對商辦房大規模松綁

  去年『3·26』一紙政策出臺,商業用途的房子,褪去居住屬性,僅可辦公。本就是投資聚集地和調控灰色地帶的商改住項目,一下子成了調控政策最嚴控的部分。商住這個詞在北京樓市中消失,商業辦公類產品被明確不再允許居住。曾經很多投資了商住公寓的人都感覺砸在了手裡,但好在,隨後出臺的細則劃分了界限:政策出臺前已經居住的銷售的可以按照原有設計繼續保持水電供應,但在界限之後,則不能改水、改電,甚至不能有小戶型供應。商辦類產品一下子跌入谷底,庫存壓力大增。進入2018年,上海、廣州先後對商辦類產品進行了微調整,允許個別項目有條件地由商轉租,作為長租公寓運營——這是否會是未來大量商辦項目的集體出路呢?《廣廈時代》采訪的多位業內人士普遍認為,商辦的未來出路取決於政策的走向,但期待像以往那樣放開商辦產品進入居住領域是不可能的。

  上海、廣州微調商辦限購政策

  『聽說了嗎?上海、廣州的商辦類產品都放開了一條口子,未來是不是商辦類項目還可以用來居住?』

  近日,在通州某商住樓的業主群裡,幾位投資了商住項目,卻因為政策調控導致難以出手的業主,紛紛討論起最近商辦市場的動向。

  事實上作為去年樓市調控組合拳的重要組成部分,商住房的概念已經在北京、上海、廣州等重點城市中成為了歷史名詞。商業辦公類土地不再允許建設成居住類產品的要求,讓本已成為樓市成交主力的商住項目,一下子墜入谷底。或許是由於政策太過嚴厲,大量商辦類項目面臨庫存積壓的困境,一些城市也開始有條件地嘗試為商辦產品去庫存。

  去年12月29日,上海寶山區發布最新消息《寶山區首批存量商辦項目轉型租賃住宅方案完成上報備案》,有條件地批准三個項目轉型為租賃住宅。

  有業內人士分析認為,上海的商辦項目轉型租賃住宅,不僅盤活了存量房源用於租賃,同時也恢復了商辦的居住屬性,讓商辦物業做長租公寓的合法性更進一步。要知道按照之前的調控要求,商辦項目是不能用於居住的。因此有不少此前購買了商住樓的投資人,都認為此舉相當於放開了商辦的居住功能,未來還有可能進一步放寬。

  不僅是上海寶山,在新年交替之際,廣州的公寓市場也迎來了一次小小的『松綁』。近日,廣州市城市更新局發布《市城市更新局關於實施城市更新商服類房地產項目管理新政執行問題的通知》,屬於舊改商服類項目,可以不執行『3·30』新政中商服類最小分割單元不低於300平方米的規定。這也意味著舊改商服項目又將可以開發小戶型公寓,但是銷售對象依然不能是『個人』,必須是『法人單位』纔能購買。

[1]  [2]  下一頁  尾頁

責任編輯:孫嵐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頻道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