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隨意侵佔公共空間、私搭亂建的現象屢見不鮮,已經成為城市治理的『老大難』問題
私搭亂建為何如此任性(法治頭條·聚焦城市精細化管理②)
把公共綠地佔為私家菜園,把公共道路佔為私家車位,把公共樓頂佔為私家陽光房……近年來,在一些小區,業主隨意侵佔公共空間、私搭亂建的現象屢見不鮮,見怪不怪。違章建築已經成為城市治理的『老大難』問題。
『最牛違建小區』棟棟都有違建
『我們小區幾乎每棟樓都有違章建築,不僅影響美觀,還留下很多安全隱患,真算得上是「最牛違建小區」。』不久前,剛入住北方某大城市一小區的王女士打來電話反映情況。
隨後,記者來到該小區實地調查,發現小區裡幾乎每棟樓的底層和頂層都有『擴建』。底層修建並延伸出一個全新的房間,有的新開了門洞,被改裝成了小商店;頂層則圍繞牆面和屋頂,加蓋了鋼結構外架或混凝土結構的房間。
如此多的『擴建』是什麼時候形成的?這些『擴建』是否屬於違章建築,是否應該予以拆除呢?
社區物業負責人馬女士告訴記者,小區始建於1995年,房屋產權結構復雜,有的屬於機關單位分的房子,有的屬於回遷房。這些房子在建成入住之初,對於頂層和底層的使用權限並沒有界定,於是很多頂層和底層的住戶就開始自行『擴建』,『居民看見其他住戶「擴建」了,於是紛紛效仿起來,慢慢地,小區就成了現在這副模樣。』
不少擴建的房屋被出租、出售出去,成為一筆不小的收益。『雖然房產證上沒有體現擴建的房間,但是這不影響出租啊。賣房時,大家都心知肚明,按照房產證上的面積算,但是有擴建的,價格比沒有擴建的高出不少。』小區居民告訴記者。
『擴建』容易,但要對其進行定性和拆除,就成了一個難題。
『這些「擴建」已經是既成事實,大家都這麼操作,難免讓「擴建」的人認為這是理所應當的事。』馬女士說,從社區和物業的角度看,這種情況讓人無可奈何:『社區和物業都不是執法部門,只是提供公共服務的機構,無權進行拆除。』
『社區和物業只有在「維持現狀」的基礎上,對新進行的「擴建」行為,通過溝通和協調的方式予以制止。』馬女士說,2016年5月,有居民反映小區4號樓底層某住戶『擴建』侵佔了公共綠地,社區和物業及時介入,通過溝通纔最終制止了『擴建』行為。
『住建部門和城管有權界定和處理「違建」,但他們也面臨很多難題。』馬女士說,首先是界定難,小區內『擴建』五花八門,需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而且還要走拍照取證、建檔立案等相應程序。
即便是證據充分被依法界定為『違建』,處理起來也要歷經告知、聽取陳述、申辯、發通知書等一系列流程,很麻煩。『而且如此多的「擴建」,很可能讓人產生「法不責眾」的心理,依法拆違的阻力不小。』馬女士說。
違章建築已經成為城市的『膿瘡』
『違章建築成因復雜,特別是在北上廣這些大城市,有的是人均居住面積小,千方百計往外擴以解決居住問題;有的是擴建後出租或出售以獲得高額租金、房款;還有的是眼看要拆遷了,加緊擴建,以增加拆遷賠償的談判籌碼。總之,違章建設成本低、收益高,利益的驅使讓不少人知法犯法。』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劉俊海說。
執法部門能力不足也是重要原因。一些部門對執法後租住在裡面的房客怎麼辦有所顧忌,違章建設問題就像滾雪球一樣越滾越大,最終成為城市的『膿瘡』。
清華大學法學院副院長、教授餘凌雲認為,一些違章建築的建造年代久遠,存在產權不夠清晰等歷史遺留問題,情況錯綜復雜。同時,新問題又不斷滋生,新老問題交織導致違建問題更加難以處理。
『在依法拆違程序上,一般要經過立案調查取證、送達行政處罰告知書和行政處罰決定書,當事人收到行政處罰決定書後60日內向上級部門申請復議,如當事人拒絕自行改正再啟動申請法院強制執行等過程,使得拆除一樁違章建築曠日持久。』而違章建築成本低、時間短、利潤大,往往陷入『屢拆屢建』的怪圈,甚至出現拆除跟不上建設的情況。
而在有的地方,違章建築問題突出,與政府部門帶頭違法有很大關系。2017年,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公布了掛牌督辦的8起違法建設案件,其中甘肅蘭州『港聯購物中心』項目侵佔防洪河道違法建設案就是典型的政府帶頭違法案件。住建部通報稱,蘭州『港聯購物中心』侵佔泄洪通道長達1.3公裡,總建築面積達17.3萬平方米,屬無建設用地規劃許可、無建設工程規劃許可、無建築工程施工許可的『三無』工程,是典型的政府知法犯法的違法案件,性質惡劣、危害嚴重,存在重大安全隱患。
『個別政府部門知法犯法的行為,給依法執法帶來了不小的負面影響。』餘凌雲說。
治理需提高社會化、法治化、智能化、專業化水平
『違章建築雖然違法,但大多涉及群眾切身利益,「拆違」面臨強烈的抵觸情緒。』餘凌雲說。近年來,一些地方因拆違往往引發群體性事件,使執法部門陷入進退兩難的尷尬境地。
『為了避免發生衝突,對違章建築睜一只眼閉一只眼,是不作為無擔當;執法時粗暴野蠻,不講法治,不講方法,是無原則亂作為。』劉俊海說,當前,這兩種極端現象都存在,是導致政府部門公信力不高的原因之一。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提高社會治理社會化、法治化、智能化、專業化水平。對此,劉俊海認為,這也是違章建築治理和整個城市治理的原則。
『對違章建築,街坊四鄰意見最大,執法部門應該發動群眾與違法行為作斗爭,激發他們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不能只當看客,更不能在執法時圍觀起哄。走群眾路線,營造良好輿論氛圍,把思想工作做到位,全社會協同,可以使依法拆違得到更多理解和支持。』劉俊海說。
其實,對違法建築造成的損失如何賠償,法律是有規定的。比如,房東把違章建築出租給他人,在被拆除時,承租人可以要求房東承擔違約或欺詐的民事責任。『把這個道理給老百姓講清楚,防止把矛頭指向執法部門。』餘凌雲說,同時,拆除違章建築要法治化、人性化,要給房東和房屋的實際使用人留足合理時間,讓他們妥善安排經營、生活,爭取自願拆除,防止因野蠻拆遷造成的矛盾激化。
『在我們小區,不少業主都是機關乾部,他們私搭亂建影響很不好,大家看到國家乾部都搞違建,對法律法規就更沒有敬畏之心了。政府部門應該帶頭守法,主動拆除違章建築。』馬女士說。
針對違法建設佔用公共空間、侵佔公共利益等問題,2017年初,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啟動衛星遙感監測違法建設。『運用衛星遙感、大數據、雲計算等智能化手段,緊盯違章建築,在違章建築冒頭時就及時處置,把問題解決在前端,解決在萌芽,防止矛盾累積和損失擴大。』劉俊海說。
城市的水平不斷提高,市民的文明素質也應不斷提高。以後,再以後,公共綠地佔為私家菜園這樣的事不應當再發生了吧?
- 『冷資源』助力『冰雪游』2021/01/04
- 呼蘭區: 加大學前教育投入 破解『入園難』2021/09/07
- 網友爆料oner組合岳岳騙p:希望大家追正經明星2021/09/02
- 奧運冠軍張雨霏:隔離期間能打游戲太爽啦!2021/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