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度貧困地區脫貧攻堅,是我國如期實現脫貧攻堅目標的難中之難、重中之重。目前,我國脫貧攻堅距離取得決戰勝利的時間只剩3年,在時間緊、任務重、面臨的挑戰眾多的條件下,必須向深度貧困地區聚焦發力,應結合各深度貧困地區的實際情況,優化和完善現有精准扶貧方案,確保打贏脫貧攻堅戰。
2013年以來,我國通過建立和運行精准扶貧政策體系,在面對經濟增長速度明顯放緩等諸多不利的環境條件下,仍然取得了貧困人口持續較大規模減少,貧困地區的基本公共服務明顯改善、貧困縣絕對數量開始減少等優異成績。
但是,到2020年實現現行標准下農村貧困人口脫貧、貧困縣摘帽和解決整體貧困問題,我國的脫貧攻堅仍面臨比較嚴峻的形勢。尤其是部分地區脫貧攻堅進展仍然比較緩慢、深度貧困地區脫貧攻堅依然存在較大的困難、易地搬遷扶貧安置和脫貧仍然存在不小的壓力、部分低收入人群存在返貧風險等。
要打贏脫貧攻堅戰,除了要繼續堅持黨的十八大以來經過實踐檢驗證明有效的扶貧工作機制外,還應結合脫貧攻堅的實踐和需要,進一步完善有關政策和支持措施。
探索扶貧資金和社會資源投入持續增長的方式
為如期完成脫貧攻堅任務,不少地區需要加快脫貧的速度。這一方面要求創新扶貧方式,提高扶貧和脫貧的效率和質量;另一方面,也要求繼續探索增加扶貧資金和社會資源投入的政策和方式,改善資源分配和利用。
第一,需要繼續保持財政扶貧資金投入高速增長,因為財政資金投入增長,不僅本身是政府主導扶貧職責的體現,也是動員和支橕社會資金投入增加的基礎。
第二,需要進一步增加和整合行業資源支持全國尤其是深度貧困地區的脫貧攻堅,讓行業部門在改善貧困地區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方面發揮更大的作用,繼續探索利用土地增減掛鉤政策籌集脫貧攻堅資金。
第三,需要探索金融部門進一步參與和支持脫貧攻堅的政策、產品及其組合,推動金融扶貧政策和產品更加切合精准扶貧的實際和需要。尤其需要探索和開發信貸支持與保險、期貨等結合的混合金融產品和支持政策,在增加脫貧攻堅資金投入的同時,幫助扶貧對象減少和規避風險。
第四,需要擴大和加強東西協作和社會幫扶,將企業幫扶引向深入。
關注並有效應對低收入人群返貧風險
2014年至2016年,農村居民收入差距受就業結構、市場需求、可用財力及財政支出結構變化等因素的影響,出現了擴大的情況。目前,低收入農戶平均收入水平已接近全國扶貧標准,如果低收入農戶的收入不能有所增長,就有可能出現一邊扶貧、一邊產生新的貧困人口的局面,如果不采取有效的措施予以緩解,精准扶貧就會『面臨按下葫蘆浮起瓢』的風險。
要化解這一風險,需要盡快調整政策進行應對。第一,政府應該高度重視增加低收入農戶收入,並采取有效措施提高低收入農戶的收入;第二,為低收入農戶提供就業創業培訓和就業服務,幫助他們增加就業機會和收入;第三,將現行農業產業化扶貧和就業扶貧政策的受益對象適當延伸到低收入農戶;第四,完善農業生產支持補貼及配套政策。
- 『冷資源』助力『冰雪游』2021/01/04
- 呼蘭區: 加大學前教育投入 破解『入園難』2021/09/07
- 網友爆料oner組合岳岳騙p:希望大家追正經明星2021/09/02
- 奧運冠軍張雨霏:隔離期間能打游戲太爽啦!2021/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