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國內  >  地方新聞
搜 索
[中國夢實踐者]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王澤山 六十年苦煉終成『王』
2018-01-09 10:10:45 來源:中國經濟網-《經濟日報》  作者:沈慧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王澤山院士在檢測自動裝置系統。朱志飛攝

  始終迎難而上

  對很多人來說,一生能獲得一次國家科技一等獎已經很難得,王澤山卻是個例外。有人向他討教能得3次大獎的秘訣,他坦率而誠摯,『我就是付出了比常人多3倍的努力』。

  1996年,61歲的王澤山在摘得國家技術發明一等獎後,有人勸他:你已功成名就,不妨退休安享晚年。他不肯,『國家有難題,我們不能當旁觀者』。這一次,他瞄准的方向是遠射程與模塊發射裝藥技術。

  在常規戰爭中,如果沒有射程遠、威力大的炮火支援,贏得戰爭的主動權無從談起。然而,決定火炮威力與射程的一個重要因素是含能材料的性能,也就是常說的火炸藥。為提高火炮射程,通常的做法要麼是延伸炮管長度,要麼是增大火炮工作壓力(膛壓),但各有弊端:延長炮管長度意味著要降低火炮的機動性;增大膛壓則要增加對炮膛內壁和彈丸的壓力,不然很可能會發生事故。要想有滿意的解決方案絕非易事。

  王澤山迎難而上。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究竟失敗了多少次,王澤山早已記不清。他的夫人卻記得,很多時候家裡一天只開兩頓飯,因為王澤山經常晚上搞研究到次日凌晨兩三點,一天只睡五六個小時。

  20年如一日,王澤山矢志不渝地探究,終於另闢蹊徑,研發出了具有普遍適用性的遠射程與模塊裝藥技術。這項技術在不改變火炮總體結構的基礎上,在不增加膛壓的前提下,通過有效提高火藥能量的利用效率來提昇火炮的射程。經實際驗證,我國火炮在應用該技術發明後,只用填裝一種模塊即可覆蓋全射程,或射程能夠提高20%以上,或最大發射過載降低25%以上。而且,應用此項技術不僅使彈道性能全面超過所有國家的同類火炮,還大大降低了火藥燃燒產生的火焰、煙氣、有害氣體,減少了對操作員和環境造成的危害。這項技術讓我國的火炮裝藥技術得以傲視全球。

  『他將中國人發明的火藥在文明的基礎上,用現代技術將其效能、工藝推進了一大步。』原總裝備部將軍馬殿榮評價說。如今,這項提昇火炮性能的核心技術已應用於我國武器裝備。

  王澤山院士在實驗現場。 (資料圖片)

  產學研相結合

  自從選擇火炸藥專業那天起,王澤山便決定了『以身相許』。

  生活裡,他從來沒有節假日的概念,即使80多歲高齡,一年中仍舊有一半的時間在試驗場地,足跡遍布全國兵工企事業單位和科研院所……在南京理工大學,熟悉王澤山的人都知道,他不是在辦公室,就是在出差,一搞起科研,經常不記得星期天。

  成為中國工程院院士之後,一些社會工作很容易牽扯時間和精力,這曾讓王澤山有些頭疼。『我社交能力差,參加也沒用,只適合做點研究。』一番分析後,他決定繼續把主要精力用於研究,不到萬不得已不參加一般活動。因為經常想專業問題太過專注,他曾鬧出不少笑話。比如去賓館走錯房間;火車上非要說別人睡了他的鋪,後來發現是他搞錯了。

  中國工程院院士、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國內唯一以第一發明人身份3次獲得國家科技一等獎的科學家……面對媒體的聚焦,王澤山至今仍有些不太習慣。他坦言,『搞科研,不能滿足於獲了什麼獎,申請了幾個專利,或發表了幾篇論文,應該想辦法把項目轉化為工業化生產』。

  山東銀光集團公司是國內生產先進民爆產品的企業,由於生產的起爆器需要使用到火炸藥,為開發出具有市場競爭力的新產品,2012年他們找到王澤山尋求技術合作。一番詳談後,雙方簽訂了合作協議。從此,為了讓產品盡早投入工業化生產,王澤山多次到廠裡做試驗,獲取第一手數據。

  為杜絕安全隱患,王澤山親自制定了《安全操作規程》,嚴格每一道工序的操作規范。凡是企業在生產過程中遇到的技術問題,他總會在第一時間給予解決。產品試生產過程中一波三折,王澤山就和團隊成員帶著工廠的技術人員一起做試驗,逐步使產品的爆速基本與工廠采用好炸藥配方產品的性能持平。『他一個這麼大的專家,還幫我們做這麼細的事情。』王澤山的行為讓銀光總經理陳銳頗為感動。

  在火炸藥相關的學科建設及人纔培養上,王澤山同樣傾注了諸多心血。他是國內較早實踐與國外大學聯合培養博士研究生的教授之一。早在上世紀80年代後期,他作為南京理工大學化工系的主任,就與瑞典隆德大學化工系簽訂了合作培養博士研究生的協議。從教以來,王澤山共培養了百餘名碩士、90多位博士。他們當中既有科學家、學科領軍人物,也有政府官員、國企高管等,很多已經成長為中國火炸藥領域的中堅力量。

  除了在校指導學生外,王澤山還為與之有合作關系的科研院所、企業精心培養相關技術人纔。改革開放初期,企業專業人纔的斷層問題十分突出。為推動火炸藥行業技術發展和水平提昇,王澤山親自組建講師團隊,選定教學科目,制定教學計劃,比較系統地向技術人員傳授火炸藥專業的理論知識。他還在講授過程中積極調動學員們開展互動討論,並結合學員們在生產、科研實踐中遇到的問題釋疑解惑。

  時光如梭,不知不覺間,王澤山已心無旁騖地與火炸藥相伴過了一個『甲子』。他說,自己做別的不擅長,這輩子只想把火炸藥這一件事搞好,對於自己的選擇不覺得有遺憾。

首頁  上一頁  [1]  [2] 

責任編輯:楊雪
【專題】中國夢·大國工匠篇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頻道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