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南京理工大學,提起『火炸藥王』王澤山,幾乎無人不曉。他的眼神有些犀利,性格卻格外溫和,走起路來健步如飛,事實上卻是個標准的『80後』——他今年已有82歲高齡,仍喜歡追趕潮流,能熟練操作各種數碼產品,會做Flash、PPT,用手機APP買車票、叫出租車;他思維敏銳,曾3次斬獲國家科學技術獎一等獎、5次獲得國家級科學技術獎(皆為第一完成人),如今又將象征科技最高榮譽的2017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收入囊中。
面對新時代科技強國的召喚,王澤山覺得自己『還很年輕』,他帶領團隊瞄准不用溶劑制出無煙火藥這一目標,再次發起衝擊。他說:『火炸藥是一個國家國防實力的重要體現,國家的需要就是我的研究方向。』
打破條條框框
王澤山崇尚簡單,用在生活上的心思很少,但在科研上喜歡較真。在他看來,『攻克技術難關必須要靠創新,老跟在別人後面仿制,就不可能有創新,要創新就要在現有的基礎上打破原來的條條框框。』這種不走尋常路的創新精神從他讀書時一直到今天,從來沒有變過。
1954年,19歲的王澤山高中畢業報考了哈爾濱軍事工程學院。當大多數考生在藍天大海的召喚下填寫了與空軍、海軍相關的專業時,他出人意料地選擇了一個冷門專業——陸軍系統的火炸藥專業,那時他是班上唯一一名自願學習火炸藥的學生。
有人說,這個專業太基礎、太枯燥、太危險,甚至有可能一輩子出不了名。王澤山搖搖頭,『火炸藥是一個國家國防實力的重要體現,離開它,常規武器和尖端武器都難以發揮作用。然而近現代以來,我國的火炸藥技術遠遠落後於西方大國』。他堅信:專業無所謂冷熱,只要祖國需要,任何專業都可以光芒四射。
時光不負情深,在這個冷門的領域,王澤山迎來了自己科學研究的大爆發。
眾所周知,火藥燃燒是一種化學反應,會受到環境溫度變化的影響。一般情況下,當環境溫度從15℃上昇到50℃時,武器膛壓增量會達到15%至30%,這是制約武器發射威力、精度、安全性和環境適應性的技術瓶頸,也是國際軍械領域共性的技術難題。
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通過研究發射藥燃燒的補償理論,王澤山發現了低溫感含能材料,解決了長貯穩定性問題,顯著提高了發射藥的能量利用率,該技術1996年獲國家技術發明獎一等獎。經實驗驗證,采用這種普適性、低污染、高效能、長儲穩定的低溫感發射裝藥,武器膛壓的溫度感度可由原來的15%至30%降低到3%以下,發射威力提高15%以上。時至今日,其材料工藝、彈道和長儲等性能仍全面優於國外技術。
這不是王澤山唯一一次向世界難題發起挑戰。
火炸藥輪儲是國家國防戰略的需要。國庫輪儲每年都會形成萬噸以上的退役火炸藥,軍隊過期彈藥也會產生大量的廢棄火炸藥。傳統的處理方法是露天焚燒或掩埋等,但都會造成環境污染和燃爆風險,如何妥善處理,當時尚缺少系統的、行之有效的再利用技術。
1985年至1990年,王澤山率先攻克廢棄火炸藥再利用的多項關鍵技術,為消除廢棄含能材料公害提供了技術條件,在減少環境污染、降低安全隱患之餘,變廢為寶,創造了社會經濟效益。該技術榮獲1993年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
- 『冷資源』助力『冰雪游』2021/01/04
- 呼蘭區: 加大學前教育投入 破解『入園難』2021/09/07
- 網友爆料oner組合岳岳騙p:希望大家追正經明星2021/09/02
- 奧運冠軍張雨霏:隔離期間能打游戲太爽啦!2021/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