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國內  >  國內要聞
搜 索
讓中華民族母親河永葆生機活力——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召開兩年
2018-01-05 10:59:58 來源:新華網  作者:安蓓、劉紅霞、王賢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一輪體制機制的深刻變革

  2017年12月28日上午11時許,伴隨汽笛聲響起,首列從重慶果園港始發的中歐班列駛出站臺,開往1.1萬公裡外的德國杜伊斯堡。

  這意味著中歐國際貨運大通道與長江黃金水道實現『無縫連接』,打通了連接『一帶一路』與長江經濟帶的『最後一公裡』。

  重慶港務物流集團副總經理黃繼說,此前通過長江逆流而上的貨物,需先經汽車轉運至30公裡外的團結村火車站,一標箱貨物的轉運成本就超過1000元。

  打通一個堵點,能為市場釋放巨大活力,對長江經濟帶而言,意義尤甚。

  行政區域經濟特征明顯,要素難以自由流動;流域管理『九龍治水』,難以形成治理合力;協同發展讓位於行政分割下的經濟利益,甚至出現下游治污關停的企業,到上游卻成了香餑餑……

  中央和地方之間、沿江各省市之間、中央各部門之間……協同發展是瓶頸,也是突破口。

  理念轉變為先,體制機制變革更為關鍵。兩年來,覆蓋全域的長江經濟帶省際協商合作機制逐步建立,共抓大保護的合力正在形成——

  2017年6月30日,首屆長江上游地區省際協商聯席會議在重慶召開,重慶、四川、雲南、貴州四省市審議通過《長江上游地區省際協商合作機制實施細則》;

  中游,湖北、江西、湖南三省在湖泊保護與生態修復上加強合作,聯合執法打擊在長江乾流非法建設碼頭、非法采砂、非法捕撈;

  金融租賃服務長江經濟帶聯盟正式成立,遴選首批20個啟動項目先期支持,航運聯盟召開第一次會議,產業技術創新聯盟正積極籌建……

  協同合作的動力必須是自發的,關鍵是找到利益共同點,創新機制實現共贏。『下一步,要盡快推動生態利益補償機制、特別是橫向補償機制的破題,否則長江經濟帶難以真正成為有機主體。』吳曉華說。

  這是一條堅定的轉型之路,決心之大、力度之大,前所未有;

  這是一場深刻的理念和體制變革,影響之深之遠,也前所未有。

  700多個日夜,承載著綿延數千年中華文明的長江,正煥發出全新的氣質;踏上新征程,長江經濟帶將為中華民族探索一條綠色、生態、永續的發展之路。

首頁  上一頁  [1]  [2] 

責任編輯:楊雪
【專題】領航新征程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頻道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