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國內  >  國內要聞
搜 索
讓中華民族母親河永葆生機活力——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召開兩年
2018-01-05 10:59:58 來源:新華網  作者:安蓓、劉紅霞、王賢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新華社北京1月4日電 題:讓中華民族母親河永葆生機活力——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召開兩年間

  這是一盤協調東中西部、重塑中國經濟發展空間的戰略大棋局;

  這是一幅反思人與自然關系,指向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宏偉藍圖。

  2016年1月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重慶召開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中華民族母親河開啟新的發展航程——

  『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必須從中華民族長遠利益考慮,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當前和今後相當長一個時期,要把修復長江生態環境擺在壓倒性位置,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

  『不盡長江滾滾來』,長江既是大地的生態綠肺,也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黃金水道。這是航拍的上海陸家嘴(5月14日攝)。新華社記者丁汀攝

  一場發展理念的深刻嬗變

  長江上游和中游交界處,湖北宜昌。初冬時節,記者溯江而行,目之所及,一片綠色。

  2017年前11個月,這座工業大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下降0.6%,固定資產投資下降12.6%,地方財政總收入下降8%。

  數據回落的背後,是一場力破『化工圍江』的自我革命。

  2017年,宜昌關停25家沿江化工企業,涉及年產值20多億元。這是該市長江沿線化工企業『清零』3年行動的第一步。與此同時,宜昌長江沿岸生態廊道建設全面啟動,九大民生環保項目集中開工。

  『地方財政收入下降、支出增多,不是沒有壓力,但為了還長江一江清水,這個腕必須斷!』宜昌市常務副市長袁衛東說。

  經濟增長和生態保護,如何並生共存、相互滋養,是擺在中國面前的新課題。

  『這麼多年來,中國經濟發展和資源環境衝突到了臨界點,很多發展成就甚至因此得而復失。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就是要回歸發展的本來目的,即滿足人的需求上來。』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副院長吳曉華說。

  千百年來,長江以水為紐帶,連接上下游、左右岸、乾支流,形成經濟社會大系統,構成一條獨有的自然生態屏障。改革開放以來,沿江省份經濟增長步入快車道,長江也迎來新的發展時期,成為貨運量居全球內河第一的黃金水道。

  然而,多年的高速發展,令這片承載著20%左右國土面積、40%以上人口的流域,面臨諸多亟待解決的難題——

  『重化工圍江』、過度捕撈、非法采砂、污水排放,生態環境不堪重負;下游是經濟最發達的長江三角洲,中上游還有大別山區等集中連片特困地區,區域發展不平衡問題突出;長江水道存在瓶頸制約;產業轉型昇級任務艱巨……傳統模式走到盡頭。

  新時代,長江經濟帶要走怎樣的發展道路?

  『兩年來,最深刻的變化是理念的轉變。』四川省瀘州市委書記蔣輔義說,無論乾部群眾,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的理念深入人心,成為共識。

  保護生態環境、建立統一市場、加快轉方式調結構,要用『快思維』、做加法;科學利用水資源、優化產業布局、統籌港口岸線資源和安排一些重大投資項目,則要用『慢思維』,有時要做減法。

  加減背後,是地方財政收入減少、短期效益遞減、環保投入增加等一系列現實問題,承載著發展理念的深刻轉變。

  『這是第一個把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作為首要原則的區域發展戰略,是基於新發展理念的重大思路調整。』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一鳴說,對我國的發展來說,其意義是變革性的。

  一條高質量的發展道路

  長江經濟帶面臨的難題,一定程度上折射著中國發展面臨的難題;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面臨的機遇,昭示著中國經濟轉型的廣闊前景。

  下游,昔日貨船和擺渡船進出的上海吳淞港,已變身亞洲最大的郵輪母港;不遠處,上海吳淞炮臺灣國家濕地公園,曾經的鋼渣回填灘和鐵砂采砂場,已成為濕地植物和鳥類的樂園。

  中游,因武鋼設區的武漢青山區,工業『三廢』排放一度佔全市60%,正著力發展高端制造業、高品質服務業和高新技術產業。

  上游,貴州省借力大數據實現跨越式發展,依靠大生態守住長江上游綠色屏障……

  產業昇級助力生態保護,生態保護『倒逼』經濟轉型,長江經濟帶沿線,生態與發展互促互長的發展模式逐漸成型。

  『長江經濟帶的發展,將開闢一條以一江清水為載體的綠色發展道路,一條高質量發展的道路。』吳曉華說。

  兩年來,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長江經濟帶發展路徑日漸清晰——

  長江經濟帶發展頂層、中層設計基本完成,形成以《長江經濟帶發展規劃綱要》為統領,《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保護規劃》等10個專項規劃、沿江各省市實施方案和相關政策為支橕的規劃政策體系;

  大力推進生態環境保護,6項生態環境保護專項行動利劍出鞘,959座非法碼頭全部拆除,其中809座完成生態復綠;沿江110個地級及以上城市的928個黑臭水體整治已開工826個,完工498個;2018年6月底前依法撤銷環境敏感區內的化工園區、化工企業……

  提昇長江黃金水道功能,綜合立體交通走廊建設加快推進,南京以下12.5米深水航道建設二期工程基本完工,三峽樞紐運輸制約疏解加快推進,上海港洋山四期開港運行,長江多式聯運進展積極……

  創新驅動發展初見成效,上海科技創新中心加快建設,沿江11省市建設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1327家、高新技術企業約4.5萬家……

  承東啟西、接南濟北、通江達海,發展的新征程中,長江經濟帶逐漸煥發出奕奕神采。

  2017年前三季度,長江經濟帶11省市地區生產總值平均增速超過8%;2015年底、2016年底和2017年9月底,長江水質優良比例從74.3%、75.2%昇至77.36%,出現好轉的勢頭。

[1]  [2]  下一頁  尾頁

責任編輯:楊雪
【專題】領航新征程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頻道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