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國內  >  財經要聞  >  經濟民生
搜 索
文化產業: 提昇國民幸福總值
2017-12-15 18:58:20 來源: 金融時報  作者:安仁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2017,又是不平凡的一年。這一年,文化創作空前繁榮,電影市場再度騰飛,文化產業進入黃金發展期;這一年,國內文化消費需求持續增長,高速進步的數字技術與快速調整的產業結構,又會催生出許多發展機遇;更可貴的是,這一年,文化也正在成為推動經濟發展,促進社會進步的重要一極:『工匠精神』引領著乾事創業的激情;『共享』理念推動著資源高效利用;『絲路文化』指引著『走出去』的方向。回眸往事間,正是期待時。2017年歲末,與讀者一道回顧往昔,為記錄當下,更為展望美好未來。

  網絡直播、網紅經濟、爭奪優質IP、虛擬現實VR、增強現實AR、內容付費、移動手游……當下,正在我國蓬勃發展的文化產業,不同於圖書出版、電影制作等傳統文化產業概念,當代的文化產業湧現出諸多新興事物,呈現出前所未有的多種形態與豐富內容。

  在十三五規劃中,文化產業被定位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發展方向,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視與長足發展機遇。據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最新數據顯示,2016年全國規模以上文化企業實現營業收入80314億元,比2015年增長7.5%。在此基礎上,2017年我國文化產業迎來更高速發展,並進入深耕細作,傳統文化和新興文化產品進一步融合,我國文化產業邁入發展黃金期。

  擴大文化消費

  2017年,國內電影票房的地域分布發生了一些有益變化:一線城市票房依舊堅挺,諸多二三線城市票房持續攀昇,且藝術影片、現實主義題材影片的份額在增長,地域分布更加均勻、分散。細微的變化透露出:諸多二三線城市居民的觀影需求正在高速增長,並呈現出層次化、差異化趨勢。而這,僅僅是包羅萬象的龐大文化產業的一個縮影。

  消費對我國經濟增長的貢獻仍在不斷提昇,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數字,去年,消費對我國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64.6%。而2017年,這一趨勢仍在持續。

  業內將中國消費結構的發展劃分為三次昇級,分別是基本生活用品消費、電器消費、汽車和住房消費,並預言,第四次消費昇級會向旅游、教育、娛樂等文化類消費轉變,文化消費將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實際上,文化消費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增進,其在總消費中所佔比重持續增加。統計顯示,我國文化消費潛在市場規模約為4.7萬億元,而實際文化消費規模僅超過1萬億元,存在著巨大前進空間。

  不僅擁有廣闊前景,文化消費也具備強大的融合能力,協同其他領域一同發展,會帶來強大帶動效應。在其關聯帶動下,通信、互聯網、餐飲、旅游等領域增長都與文化產業息息相關。建設文化產業園區,一些曾經代表高污染、高耗能的工業企業廠區獲得新生;挖掘地方文化特色,一些曾經名不見經傳的冷門景區開門迎客……因此,坊間早有論斷『文化消費能堪當重任』,既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又促進經濟增長從單純追求『以物為本』的國內生產總值向『以人為本』的國民幸福總值轉變。文化產業正在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

  數字創意助力

  去年年底,《『十三五』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正式印發。其中提出,戰略性新興產業代表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方向,是培育發展新動能、獲取未來競爭新優勢的關鍵領域。『十三五』時期,要把戰略性新興產業擺在經濟社會發展更加突出位置,大力構建現代產業新體系,推動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在新興技術帶動下,中國面臨的文化產業發展格局,與其他國家的文化產業發展歷史,有著顯著不同。

  當前,中國網民規模超過7億人,中國互聯網普及率超過50%,手機網民超過6億人,互聯網應用服務保持高速增長。在互聯網發展、跨界融合與科技創新成為時代趨勢的背景下,數字文化產業發展得以極大促進,並不斷催生出數字文化產業的新業態、新模式。移動游戲、網絡文學、網絡音樂、網絡視頻等數字文化產業迅速發展,網絡上進行文化消費,成為人們的重要選擇。

  網絡文學就是獨具特色的網絡語境下發展形成的文化產業業態。2017年,閱文集團上市,成為國內第三家上市的網絡文學經營企業,2016年,網絡文學市場規模達到46億元,佔中國文學市場總規模的11.4%,業內預計,到2020年,這一數字會增至22.7%。

  主營網絡文學的文化企業走進資本市場,預示著獨具中國市場特色的網絡文學將成為與美國的電影產業、日本的動漫產業一樣重要的文化產業形態,這也體現出中國的文化產業起飛,正站在網絡技術風口,文化與技術革新互相借力,同步進行。

  而目前取得的成績,也許僅僅是中國文化產業的起步姿態。隨著今後5G網絡的鋪設普及,虛擬現實VR及增強現實AR會迎來高速發展,屆時會改變當前用平面屏幕進行網絡文化消費的格局,數字技術會催生出更多可能性。

  優化產業結構

  在近年來宏觀經濟背景下,文化產業始終以高於同期GDP增速增長。雖然2017年統計數字還需時日,但2017年中國文化產業保持高速增長態勢被人們普遍認可。這其中,文化產品種類豐富,從業者人數增加,文化類的產品更新速度驚人,文學精品和互聯網文化產品供給增加,快節奏、高質量的形式和內容深受消費者喜愛,文化產業正在改變原有面貌,憑借擴大的文化消費需求與數字技術,呈現多樣化發展。

  多樣化發展,帶來的是產業結構優化。

  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上一年度文化服務業快速增長,文化及相關產業10個行業的營業收入保持增長。其中,實現兩位數以上增長的3個行業分別是:以『互聯網+』為主要形式的文化信息傳輸服務業、文化藝術服務業、文化休閑娛樂服務業,分別呈現出30.3%、22.8%、19.3%的增長態勢。

  2017年,我國文化產業進入黃金發展階段,並不斷深化革新。在『十三五』規劃中,文化產業的重要性已上昇到國家戰略層面。

  2020年,文化產業將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巨大的文化消費市場潛力、基於數字技術及互聯網的迅猛發展、國內外市場需求及產業結構優化,會將當代中國的文化產業推向新高度。

責任編輯:孫嵐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頻道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