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孩子們找到存在感
畢飛宇在作品《推拿》中描寫,女主角都紅反感作為盲人演奏音樂時受到觀眾『憐憫般的過度鼓勵』,進而放棄了鋼琴演奏。這種心理更像是出自特殊人群的真情實感。
小韻強調不想去盲人樂團,陳慧敏害怕找工作失敗,都源自她們敏感而脆弱的自尊心。
『我來給深圳的特殊孩子們做培訓,就是想讓他們有門手藝,心裡不慌。』從去年開始,元平特殊學校走進了好幾位工藝大師,不間斷地來為同學們進行為期一周的課程培訓。在內畫工藝大師張汝財看來,他的工作就是讓孩子們『找到存在感』。
為學校和大師們之間建立聯系的是深圳啟源手工藝術文化有限公司的會長王少卿。他說:『現在國家提倡手工藝、工匠精神,我就想到殘疾人比平常人更能靜下心來,如果能讓殘疾人學點技術,既能讓他們更加自信自尊,也培養出鑽研事物的興趣,總比在家養閑好得多。』
除了張汝財大師,微雕工藝大師潘啟慧、竹編工藝大師殷超、蘇繡工藝大師姚琴華、景泰藍工藝大師鍾連盛,都在為這些特殊的職高學生進行培訓。『通過給殘疾學生上課,反而可以感受到不必唯學歷論成敗。職教教育的意義就在於讓每個人找到適合自己的位置,即使身有殘疾,如果能發揮所長,精心鑽研,也一樣可以為社會創造財富。』正是抱持著這種觀念,姚琴華想要招做事認真的陳慧敏為徒。
『我們想做的就是讓一兩個人帶動一個群體。』王少卿附和說。
『起碼可以使他們的心態和認知更積極』
受到學校容量所限,這所學校此前只能招收深圳戶籍的學生。自從在2008年提出『0拒絕』的概念後,職教工作面臨著巨大壓力,其中的一個壓力是學生畢業後就業形勢非常嚴峻。每年能夠完全就業的學生只能佔到5%~10%,大多數需要依靠深圳殘聯進行安置。
『但是,為殘疾孩子提供平等受教育的機會不能是一句空話。』李紅梅老師說,『比如讓大師們來教學生們手工藝,為學生進行量體裁衣式定向培訓,都是為了讓他們體驗到自己創造價值的成就感。即使他們所學的職業技能不能達到完全就業的水平,起碼可以使他們的心態和認知更積極。』
在王繼紅老師看來,他們所提供的職業教育可以引導特殊人群的人生走向。他說,『我們會強調融入式教育方式,把學生們當自己的孩子,這種多年來的朝夕相處,會讓學生們在畢業後,仍然回到學校,把不對父母說的心裡話講給我們聽。』
美育教育、感恩教育,在一般的職業培訓中,幾乎很難尋覓。但在元平,這樣的教育卻成為職業教育中貫穿始終的內容。就在不久前,順利在四季酒店就業的學生林美茹作為『過來人』,回來為學弟學妹們做了一堂大受歡迎的公開課。
『不遲到、勤快乾、對人熱情……』雖然林美茹不一定能表達出很多,但這些最基本的職業素質,卻讓孩子們看到了積極的工作態度和良好的職業規范為他們帶來的希望。
『酒店雖然挺好的,但我覺得有點孤單。』公開課結束後,林美茹悄悄地給記者打字說。
觀瀾高爾夫度假村招聘部經理徐丹說:『殘疾人更重視朋伴關系,所以我們希望一次不止招收一個人,讓他們願意留下來。伴隨著能力增長,終有一天,他們也會展翅飛向遠方……』
- 『冷資源』助力『冰雪游』2021/01/04
- 依蘭縣堅定產業強縣戰略 助力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2021/09/08
- 網友爆料oner組合岳岳騙p:希望大家追正經明星2021/09/02
- 奧運冠軍張雨霏:隔離期間能打游戲太爽啦!2021/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