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國內  >  國內萬象
搜 索
大學教授研發出能喝的農藥 拒國外公司技術購買
2017-12-15 10:49:51 來源:重慶晚報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二、

  一片實驗區隱藏在重慶大學虎溪校區的邊緣地帶。參觀這裡沒有那麼嚴苛,科研人員在培育害蟲。

  上萬只蝗蟲被養在一間屋子的十幾個玻璃室裡。小的豌豆那麼大,大的如成年人的拇指長。有的正在交配,有的在產卵,還有的爬在玻璃壁上打瞌睡,更多的飛來飛去。屋子很熱,蝗蟲喜歡這般高溫。幾片玉米葉,很快被它們啃得連渣都不剩。

  它們越凶猛,生命力越頑強,越能考察出農藥的威力。

  當然,它們越凶猛越有嚼頭。夏教授說,有餐館找上門來,想買我們的蝗蟲,油炸蝗蟲。

  蝗蟲的隔壁,一個像三門冰箱大小的櫃子裡養有數萬只比芝麻還小的蚜蟲。它們擠成一坨,肉眼看不到它們的嘴,但它們一直是折磨植物的魔鬼。一旦被它們纏上,植物不是死掉就是無法生長。

  蚜蟲側邊是稻飛虱,水稻的大敵,專門在水稻的根部產卵,吞噬水稻嫩苗。

  稻田在實驗室外,由七八塊小方格組成,每一方格上面和四周蓋有紗網,遮得嚴嚴實實。未收割的水稻顆粒飽滿,稻穗彎得快斷了。這是封閉實驗區,一定數量的稻飛虱等害蟲一批批捉進來,再定量殺死:想殺多少就殺多少,想怎麼殺就怎麼殺。

  緊挨水稻的是一塊塊平整的土地,夏教授也在這裡種菜,有海椒、花生、玉米、蘿卜、白菜……還有棉花。一只白色的蛾子在胡蘿卜和白菜的地裡飛舞,夏教授說,它要產卵了,害蟲很快就會繁殖出來。

  重慶大學校園的另一處,還有一塊開放的實驗區。這裡的稻田要大得多,完全敞開的,水稻已經收割;挨著它的是一片甘蔗,奇怪的是,左邊的又矮又細,右邊的高大粗壯。夏教授說,表現明顯,用了殺蟲綠僵菌農藥的要好得多,不僅殺蟲,還增加產量。也增加甜度嗎?我很想砍兩根比較一下,夏教授阻止了:『不能破壞實驗材料。』

  甘蔗地旁邊是一地的紅薯、茄子,大門口還有蜂蜜,夏教授的一個博士生正在研究農藥對花粉和蜂蜜的影響。

  三、

  夏教授53歲,頭發白了不少,和藹,總是面帶微笑,說話簡明,直奔重點,不時吐出詩情畫意的句子,或者意義深刻的話。科學家也是哲學家,大抵就是這個意思。對了,他給我的農藥,我還沒有喝。雖然它的原材料是大米和植物油,但那美麗的灰綠色,太過厚實,讓我發慌。它還有一個同樣美的名字:金龜子綠僵菌。

  『人玩不過蟲,蟲是自然界很成功的生物。』

  夏教授反復說,挺喜歡這句話的樣子。

  化學農藥通過有毒的化學物質直接把害蟲給毒死。最開始,害蟲迅速死去;慢慢地,它卻適應了,抗藥性產生,甚至改良、變異成更頑強的害蟲;接著,人們被迫加大藥量,蟲再一次慢慢適應……農藥不斷昇級,沒料那乾淨的土地和植物果實被農藥的毒浸染。最終,受害的是我們人自己。這是一個惡性昇級過程,蟲玩贏了我們。

  但我們不能一直被蟲玩下去。

  換種方式跟蟲玩。

  一只稻飛虱,危害水稻的重大害蟲,它不僅直接危害水稻,還會傳播病毒。它不幸碰到了金龜子綠僵菌,迅速被感染了。感染的第一天,稻飛虱開始發燒,接著就不吃東西,再香甜的稻苗,它也吃不下了。因為它病了,燒得越來越厲害,病情持續加重,7天左右僵硬而亡。它的屍體掉落在田間,或者被青蛙、小鳥以及亂飛的蜻蜓吃掉。

  顯然,稻飛虱不是直接毒死的,而是病死的。金龜子綠僵菌是一種特殊的真菌,夏教授賦予它標靶殺蟲的能力,所有害蟲,比如稻縱卷葉螟、二化螟、三化螟、稻葉蟬、稻蝗、稻水象甲等,都難逃被感染的厄運。這是致命的。

  這裡生產出的農藥成了眾多科學家眼中的搶手貨。

  四、

  在實驗室的一臺特制的冷藏櫃裡放有培育出的上千種真菌,它們在-80℃的冷溫下熟睡。一旦取出來,它們會迅速蘇醒。

  真菌殺蟲已有古老的歷史,上個世紀70年代我國開始使用白僵菌防治松毛蟲。考大學或研究生那時,夏教授沒料到自己會改寫這段歷史。『我國在生物農藥起步早,但我2000年回國後看到我國還沒有真菌殺蟲劑登記,全球真菌殺蟲劑生產水平還是很低,基本是手工生產。我只有自己重新來做。』夏教授說。

  夏教授最初是棉花專家。他出生於四川省資中縣的一個農民家庭,大學讀林學,研究生學農學,研究棉花。『當時我父親很不高興,本來要跳出農門,結果又入農門。我給我父親說,你自己都是農民,怎麼還看不起農民。』1991年研究生畢業後,很快就成為四川的棉花專家。『我發現四川不適合種棉花,由於當時紡織工業發達,棉花纔緊俏,所以專業還紅火。實際上危機在眼前,一旦棉花市場放開,四川就不會有人種棉花。』

  准備轉行。他發現,生物農藥的前景以及英國巴斯大學在這一領域世界領先。到英國去,到巴斯大學去。1995年幸運拿到中英獎學金,夏教授如願了。一年訪問學者結束後,再讀博士,他的導師是生物農藥研究的世界權威。

  為了盡快建立真菌殺蟲劑研發基地,1999年還在博士二年級他就把家人送回國,開始籌建真菌殺蟲劑研發基地重慶大學基因工程中心,2000年獲得博士學位後就立即回國,成為重慶大學生物學的學科帶頭人。

  僅3年後,他研發的殺蝗蟲的綠僵菌殺蟲劑上市,這是中國第一個國家登記的真菌殺蟲劑。『有了它,並經過多年的大面積推廣應用後,中國再沒有發生大規模蝗蟲災害。』

  一下出名了。農業部請他研究殺稻縱卷葉螟、稻飛虱的綠僵菌。『這是水稻很普遍的兩種害蟲。結果我們走了彎路,還是按照國際現有的辦法,針對一種蟲研發一種菌,兩種害蟲就研發兩種。』夏教授說,3年時間完成了研究。『但我發現很多農民買農藥時,老是買錯。結果,殺不死蟲。』

  這給了夏教授很大啟示:生物農藥不能這樣搞。

  五、

  如果一個蟲一個菌,那麼水稻幾十種蟲,就需要幾十種農藥,農民不可能買這麼多藥。『我提出一個問題:一種植物到底有多少蟲,能否找到一種菌,可以把這些害蟲全部殺了。並且,只殺害蟲。』

  一種植物所有的害蟲只需一種農藥,這是一次科學的飛躍。整個思路變了,農民也省事。夏教授在國際無脊椎動物病理學會第50屆年會上公布了他的成果,頓時,國際生物農藥界一片驚呼。多麼不可思議,困擾科學家的生物農藥的廣譜性問題被徹底解決了。

  一個無比廣闊的市場就此打開,高毒農藥將逐漸不再使用。2015年8月,夏教授還在重慶大學老校區的一棟樓房的屋頂栽種水稻的時候,接見了兩位客人:博恩集團的董事長熊新翔和集團副總裁魏開慶。對環保生態的共同意趣讓他們在見面的第二個月就簽訂合作協議,博恩投資建廠生產金龜子綠僵菌。今年3月拿到完整的國家許可證,隨後迅速建成投產,設計產能為年產1300噸原藥、4000噸制劑。『孟山都、諾維信、拜耳等跨國公司紛紛找上門,要我們幫他們生產原藥和制劑。』熊新翔說。

  全球再次震驚。建座廠有啥驚奇的?如果你了解,這是世界唯一一座規模化生產綠僵菌的工廠;如果你再了解,美國、德國、英國、法國都只能手工生產,只有中國,重慶,可以機械化生產綠僵菌;如果你更了解,世界所有生物農藥的巨頭都夢寐以求實現規模化生產綠僵菌,那麼,你的任何驚奇都正常。

  今年,夏教授開始研究小麥的害蟲全面防治。實驗一輪接一輪。

  現在,夏教授提出了未來兩個宏偉目標:讓生物農藥比化學農藥便宜;一種農藥可以解決掉所有害蟲,並且不殺死益蟲。這非常了不起。我們再也不擔心糧食、水果的農藥問題。

  夏教授准備再鼓勵我,但我不再猶豫,一口喝下那杯農藥。我感到一種奇妙的味道。這不只是藥,也是未來。我不知道,其他人喝下後是否和我的感覺一樣。

  (原標題:重慶大學教授微笑著鼓勵,重慶晚報記者喝下一杯農藥)

首頁  上一頁  [1]  [2] 

責任編輯:孫嵐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頻道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