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香港未來會有很好的發展(港澳在線)
——訪香港特別行政區財政司司長陳茂波
2017年的香港,完成了特區『成人禮』,組建了新一屆政府。一年將盡,再看香港,回歸祖國20年後的她恰『如竹苞矣,如松茂矣』,開始吐露新氣象。特別是新一屆特區政府聚焦經濟發展、著力改善民生,努力塑造著自己的新面貌,與實現良好管治的目標正漸行漸近。
此時,我們走近香港特區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先生,一起聊聊香港的今天和明天。
四個角色、三個目標,實踐理財新哲學
從發展局局長昇任財政司司長後,陳茂波坦言『責任更大,壓力也更大了』。新的特區政府甫一就職,便志在打造管治新風格、政府新角色、理財新哲學。
『政府傳統上擔當公共服務提供商和監管者的角色,但我們這屆政府還提出其他兩個重要角色:發展目標的促成者、經濟發展的推廣者。』陳茂波說,新角色帶來新定位,公共理財的目標更為清晰:一是發展經濟、改善民生,把蛋糕做大;二是投資未來、宜居宜業,動用資源時不單看眼前、更著眼長遠,看整個社會需要什麼;三是把香港建造成公平、公義、關愛的社會。
理財新哲學提出後,香港各界高度關注。重塑整個公共財政工作,讓政府從『積極不乾預』到『適度有為』,再進一步向全面的『積極作為』轉變,社會共識似乎還沒有完全建構起來。
根據特區政府公布的數據,截至9月30日,政府財政儲備已達9664億港元,而社會上批評最為集中的聲音,就是指責政府坐擁萬億儲備,卻讓錢在庫房裡『生鏽』,多年來執行的是『守財奴』政策,『穩健有餘、進取不足』。
『香港是個開放、多元的社會,有不同的意見、不同的聲音很正常。在用好公共資源方面,總體上大家都認為政府財力允許,可以多花一點。』陳茂波說。
『資產方面我們確實不少,但有些錢也不能隨便用。』陳茂波指出,捍衛聯系匯率的錢關乎人們對港幣的信心,不能隨便用;公務員同事有長俸,預計未來10年要支付4500億,也需備留;還有交通基建項目以及開拓土地造房等,都需要用錢;而政府開支五年後將由4900億增加到6000億,財政盈餘僅相當於18個月的政府開支。
『所以說,所謂萬億儲備,有一部分錢確實可以用,但空間並不是很大。』在陳茂波看來,按照基本法要求,堅持『量入為出』,依然必要。
勢頭好起來、短板補上去,培育發展新動力
今年香港經濟發展形勢喜人,第三季度更勝預期,按年實質增長達到了3.6%。據此,特區政府已將全年經濟增速預測調高至3.7%,比年初預計的水平高出了近一個百分點。在一個成熟發達的地區,經濟數據預測『誤差』為何如此之大?陳茂波解釋說,主要是因為香港是一個細小的、全開放型的經濟體,外圍經濟情況如有任何異樣,對香港的影響都很大。
陳茂波指出,年初時變數較多,考慮美國總統帶有保護主義色彩的言論、英國脫歐後歐洲在推進一體化上的變數,以及內地出口和供給側改革上可能出現的波動等,纔小心地將經濟增長預測定為2%到3%。『現在調到3.7%,是因為我們看到歐洲和美國都沒事,內地的經濟增長更好,我們內部的需求也強勁,所以有了信心。』
良好的增長形勢、自1998年以來最低的失業率,是不是意味著香港步入一個新的經濟發展周期了呢?
『現在還言之尚早。』陳茂波說,往後幾年,政府一方面要把握『一帶一路』、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帶來的新機遇,尋找新的經濟增長點;一方面將加快加大對創科的投入,提昇上市平臺的競爭力,推出減稅政策。『勢頭很不錯,但往前走,還需要在未來幾年紮紮實實地把工作做好。』
談及香港經濟社會發展,特別是創科方面,無論是本地還是內地,都有一些聲音認為香港已然落後了。陳茂波認為,香港作為一個國際化、開放型的城市,在吸引內地和境外人纔方面都比較容易。但他也承認在移動支付方面,現在香港跟內地比,確實慢了。
『但還好,我們曉得!』陳茂波說,香港有條件和動力追上去,並且已在加大力氣趕追。他指出,金融管理局去年批了13個支付牌照,也在研究構建一個支付平臺,目標是明年9月投入使用。
陳茂波強調,特區政府視創科為經濟新動力,並已明確四個發展方向:一是金融科技,二是人工智能,三是智慧城市,四是生物醫療。『香港城市小,發展這些方面有優勢。在落馬洲河套地區新的創新及科技園建設中,我們還會利用國際優勢吸引頂尖科研機構、大學、人纔等來港,加大與創科重鎮深圳合作,所以(香港創科)很有希望。』
加大土地供應、織密保障網絡,點燃民生新希望
談到香港經濟,或者香港民生,就不能不說房子。陳茂波說,房價太貴,很難負擔,正是香港人最痛的地方。
陳茂波指出,亞洲金融風暴、非典時,香港房價暴跌60%到70%,導致一段時間內社會上認為不需要那麼多房子,所以新建房屋的速度放慢了下來,供給滯後了。現在環球利率這麼低、游資這麼多,很多人也來香港買房子,持續推高房價,這個問題就更為尖銳。
『我這幾年的經驗下來,感覺如果要將土地釋放出來,社會需要一定的共識,例如是不是部分農地可以改用途?在維多利亞港以外有一些不牽涉生態的地方是不是可以填海、增加土地?』他認為政府的精力應放在促成社會達成主流意見,通過增加土地來應對房價貴的問題,纔是恰當的解決之道。
今天的香港,老齡化的問題同樣突出。在香港街頭、的士上,經常看到很多六七十歲的老人還在辛苦地工作。目前香港的65歲及以上人口已達到15%,政府統計處推算說,2064年這一數字將達到36%,即每3人中就有1人是長者。如此嚴峻的形勢和未來壓力,讓解決好『老有所養』的問題變得同樣急切。
陳茂波說,退休保障的傳統三支柱是強積金、個人儲蓄以及住房,單靠強積金肯定是不夠的,但香港的公立醫療非常便宜,一天也就100多港元,有很好的保障作用。除此之外,政府一直在落實一個2000億港元的醫院擴建項目,並在今年財政預算案中為安老院捨預留了300億港元,同時在考慮輸入照顧長者的外勞,改善社區養老的條件。
『民生大於天。』財力是有限的,是投資未來還是紓解民困,體現並考驗著政府的初心。陳茂波說,兩個方面都不可偏廢。一方面能照顧到最有需要的,同時也不要忘記開拓,創造更多的資源。
『香港市民不怕困難,不怕挑戰,很優秀,很努力。』他再一次強調對香港未來發展的樂觀:『香港是個細小、開放、自由的經濟體,學習和適應能力很強。只要我們紮紮實實把工作做好,認清自己的優勢在哪裡,以香港所長服務國家所需,我相信香港未來會有很好的發展。』
陳茂波說:『我們現在處於一個很好的時代,國家的發展很快,過去20年整個世界都為之驚訝。習近平主席也講,我們進入了一個新時代,正走向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我們有幸參與在內,感到很光榮。』
- 『冷資源』助力『冰雪游』2021/01/04
- 依蘭縣堅定產業強縣戰略 助力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2021/09/08
- 網友爆料oner組合岳岳騙p:希望大家追正經明星2021/09/02
- 奧運冠軍張雨霏:隔離期間能打游戲太爽啦!2021/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