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盒子』裡頭撈父母
陳傑覺得自己一直在輸。自從發現父母深陷保健品和投資騙局後,這個43歲的成都男人就開始節節敗退。他無法攔下一個接一個被父母帶回家的『好項目』,也沒能追回家人被騙走的投資款,他甚至一度不能主導半身不遂的母親如何進行康復治療——比起正規醫院,家人選擇四處向『神醫』求藥。

他發現自己被卷進了一場爭奪父母的『拔河賽』,用盡全力卻眼睜睜看著父母滑向騙子那邊。他辭掉工作,創辦了一家公司,專門『防止老年人上當受騙』。他決定,死磕那些騙子。
他以公司的名義開設了一個微信公眾號,專門受理受騙老人及其家人的投訴。根據老人提供的資料,陳傑免費對他們的消費或投資行為進行分析,再給出具體的維權建議。這些經驗,都是他為父母的事奔走時攢下的。
媒體報道後,公眾號後臺每天都能收到幾十條留言和投訴。他把所有心思用在上面,隨時准備跳上公交車,從城西跑到城東,去政府相關職能部門挨個反饋情況。手機永遠掛在脖子上,『方便拍照取證和接打電話』。
他加班加點地總結保健品詐騙、醫療詐騙等13種詐騙形式的特征,每一種都附上投訴和維權的熱線及方法。他還計劃拍一些利於傳播的小視頻,教更多人分辨騙子。
他已經很快了,卻依舊覺得『趕不上騙子進化的速度』。最近發現,就連在以前他認為和保健品騙局沒什麼聯系的農村,也有人從城裡帶『好東西』進來,把劣質的洗腳盆賣出幾千元的價格。
在他看來,騙子從最早的鑽空子到如今發展成一個龐大的產業,行騙方式和套路都在不斷演進。與此同時,『社會大眾還把老人被騙當成稀松平常的事,認為很輕易就可以預防。』陳傑說,自己推廣防騙理念為老人服務時,感受到的最大困難其實並不是老人難以理解這些知識,而是『老年人身邊的人不把這個當回事兒』。
陳傑曾經也是個不把這當回事兒的人,直到今年3月他發現,在父母那個被名目繁多的『投資項目』和『神藥』包圍的家,自己已經快沒有落腳之地了。
那時,家裡的抽屜塞滿了母親胡效敏幾年來攢下的各類借條、協議和投資證書,這位70歲的老人把80萬元的積蓄悉數砸了進去,只為『幫助國家解決困難』和『給兒子孫子留點兒遺產』。
母親癱瘓有些日子了。發現自己可能被騙後,她邁著越來越沈重的步子,把這些遍布成都市的公司反復走了幾十遍。但一次次的奔波後,等來的卻只有閉門羹。後來,胡效敏得了腦梗塞,兩條腿像面條一般軟綿綿的,這個老人再也抬不起腿去要錢了,最終纔向兒子坦白一切。
如果可以,這些被騙的事,她一個字也不想說。就像和那些受騙老人聚在一起時,他們從不談論被騙的事兒一樣,『哪個說這個喲,太傷心了。』胡效敏說,被騙的老人只會結伴坐公交車去維權,一次次無功而返後感嘆一句,『這個社會為啥會有這些壞人啊,我們太造孽了,沒得人救我們。』
那段日子,母親跟兒子絮叨,『有哪個人來幫幫我們就好了。』
陳傑那會兒也不知道該怎麼辦。他整理母親的各個投資項目,挨個兒求證、投訴、反映意見。可是,騙子公司早已人去樓空,幾個月下來,陳傑沒能為母親追回1分錢。
他反思過,是自己忽略了父母,這纔讓騙子乘虛而入。所以,『要多給父母打打電話,關心一下,就可以預防這些騙子了』。
可發現母親受騙後,他還是沒能贏下電話聽筒的主導權。那些母親電話被佔線的時刻,一個又一個年輕聲音密集地轟炸病床上的母親。有人邀請母親去『領小禮品』,有人力邀胡效敏『來考察一下我們的新項目,肯定能賺錢』。
『人都病了,不要打來了。』胡效敏合上手機蓋。沒多久,電話又響起來了。
身為退伍軍人的父親也一直瞞著家人,在一個『老戰士俱樂部』做理療,買『神藥』。甚至,這個老人宣布,要把妻子接上,送到俱樂部裡請『專家』治療。
陳傑的弟弟壓不住火氣,和父親爭吵起來。混亂中,父親抽了弟弟一耳光。弟弟不敢還手,大吼一聲,握緊拳頭砸向了餐桌的大理石臺面。
弟弟的手變得鮮血淋漓,骨頭也折斷了,最終還是沒有攔住父親。到了母親該去醫院做康復訓練的日子,父子倆為了胡效敏的去向鬧得不可開交。陳傑跑去了那個『老戰士俱樂部』,抄起椅子就開始砸,砸爛了桌子,砸碎了椅子,又拿著被砸破的椅子腿去戳皮質沙發。
出完了氣,他發現自己又輸了,『我可以砸掉那些地方,卻依然挽回不了家人。』
這種無力感,他在成立公司後常常也能感受到。有人向他訴苦,父母怎麼也不聽勸,證據擺到面前也不信。還有人說著說著眼淚都要掉下來了,『她跟騙子更親』。
這種感覺,陳傑明白。幾個月前的一個周六,送完孩子上輔導班,他趕去父母家,只看到空無一人的屋子。母親的電話無法接通,他找遍了周邊的街道,給所有親人打電話,沒人知道父母的去向。當晚,他報了警。
幾天後,父親在電話裡告訴陳傑,自己開車帶胡效敏去北京『治療』了,『三個月就能重新站起來』。
掛上電話,陳傑哭了。
父子倆已經很久沒說過話了。這個中年男人不知該如何開口,他唯一能確認的是,『要讓自己忙起來,一停下來想這些事,心裡就難受』。
他拿出紙筆,開始一點點詢問母親受騙的經過。越問越是心驚——公交車站、超市賣場,甚至是小區樓道,傳單和騙子無處不在。他們從做檢查、提菜籃子開始,一步步發展到去家裡打掃衛生一起做飯,再成了乾兒子和乾女兒,最後老人理所當然地被騙。
『這不是提醒父母一兩句就能預防的。』陳傑搖搖頭,對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說,『就像是赤身肉搏的人面對著飛機坦克,組織嚴密的對方研究了你的性格、心理,一點點用套路攻破,別說老年人了,這樣研究我們,誰能拍著胸脯保證不會受騙?』
他心疼活動空間被束縛到床上的母親。退休前曾是小學語文老師的母親告訴陳傑,被騙都是因為自己錯了,『學習不行了,笨了』。
『你沒錯,是騙子厲害,你哪裡做錯了?』陳傑聽著眼淚快出來了,『你只是老了。』
陳傑很清楚,這些年,老人被騙的新聞不少,自己身邊也有許多老人受騙。可發生後,聽到的大多都是子女對父母的埋怨。這個中年男人眼看著受騙的老人被打上了傻、笨、不看新聞的標簽,『好像老人被騙就是活該,可人老了大腦退化是正常的,今天我們嘲笑諷刺老人,幾十年後我們就能躲過這些嗎?』
他想讓自己的公司盡可能多地戳穿針對老年人的騙局,讓大眾意識到騙局背後不斷『進化』的騙子。為此他口袋裡永遠揣著好幾個小金桔,趕路時匆匆剝皮一口塞進去,一日三餐怎麼簡單怎麼來,妻子說他『過得像個單身漢』。這幾天,因為不斷和受騙老人及家屬溝通,他的嗓子變得沙啞,打電話時連母親也分辨不出他的聲音了。
接到投訴說想認定有美國某組織戳章的保健品,不會說英語的他抓起電話就撥給美國駐華領事館。看到父親所在的組織號稱和中央某部門有關,他就一筆一畫地給這些部門寫信求證。
他已經有些累了,打印的東西會被他落在店裡忘了拿,眼睛總是布滿血絲,跟人算賬會記不清自己給沒給過鈔票。
整日坐在輪椅上的母親心疼他,一個人做這事不容易,會祈求每一個來訪的客人,『幫幫他嘛,幫幫他嘛』。一旁的陳傑不好意思地笑起來,其實他心裡知道,幫助他的人已經很多了,比如家附近的彩票店、水果店和家政店無償為自己掛起了宣傳海報,水果店的老板娘甚至還會幫他主動給老人發『反詐騙的傳單』。
還有越來越多的大學生志願者加入他的公司。楊皜嵐是其中之一,這個姑娘在微博上看到陳傑的故事後,和同班的幾個小伙伴商量好一起加入。
楊皜嵐的老家在四川農村,爺爺就花幾千元買過劣質的洗腳盆。過年回家後,她把腳放進去,不到30秒就疼得受不了。後悔的爺爺也不跟子女說這事兒,默默把機器放到了房子的角落。
回到城市的楊皜嵐決定,『不能當沒有看到這件事』。『你也可以選擇沈默,那樣會安全。但騙子會因此收手嗎?如果放任不管,只會讓一個又一個家庭卷入,最後沒人躲過。』她說。
這個不滿20歲的姑娘和她的同伴因此常常需要消化很多無能為力的悲傷。他們和陳傑曾一起為一個80多歲的老人服務,老人給老伴治病的錢被騙去買了保健品,他們跑了很多個部門,反映了很多問題,寫下了很多說明,但銷售保健品的公司早早地溜之大吉。
看著老人絮絮叨叨又擦眼淚的樣子,她覺得無力又難受。
但是陳傑告訴她,『老人被騙後,會受到來自家人的二次傷害。我們傾聽他們幫助他們,哪怕只是給他們多一點點的心理安慰也是好的。』
何況,每一次走進政府相關職能部門,他都能感知到對方態度的變化。盡管追回資金依舊困難,但填寫完資料後,有工作人員抱著材料站在走廊也要聽完陳傑講述,公司磕磕絆絆的發展歷程,最後送上一句鼓勵。
一個『每天都能看到老年人被騙』的年輕人說,陳傑像是為這些老人開了一個『心理康樂中心』,陪伴那些因受騙而不安的老人,『就這一點,我就特別特別敬佩他』。
只是,這場『拔河』比賽,陳傑贏的可能性還是太小了。
他把母親送到正規醫院,開了藥,還安排了康復治療的療程,打算陪母親一點點熬過這段艱難的日子。
但當他去家裡探望母親時,卻經常發現一排排沒有包裝標簽的『神藥』,正規醫院開的藥不知道被塞去了哪兒,一問,那些『神藥』都是父親拿回來的。
另一個賽場上,繩子那頭也沒有松動的跡象。一次又一次無功而返後,有人問他,『你這樣能行嗎?』更多的人會勸他,『我們都投訴過了,真沒辦法,任何人都解決不了這個問題』。
『沒錯,大家早晚都會明白,沒有一個部門或者個人能夠應對這種挑戰。想要戰勝這些騙子,就必須全社會合力。』陳傑每次的回答都一樣。
他依舊會一次次找到社區的工作人員,和對方商量該如何勸說老人。社區年輕的工作人員無奈地搖搖頭,『我還能做點什麼呢?』話說完了,一陣沈默後,兩個人還是決定要和警察一道,再去老人家裡一趟,『至少再試一次吧』。
他很清楚,自己的『跑腿』不會立竿見影,可是『跑一次、再跑一次,就會讓更多人看到,大家會知道這個問題的嚴重性,會明白哪些是我們的權利,會清楚我們應該如何去捍衛自己的權利。』
其實,就連公司會不會明天關停他也說不准。面對強硬的父親、人身安全的威脅,這家注冊金額僅10萬元、員工僅1人的公司隨時可能倒閉。但他也想好了之後的路,『這些經驗會留下,日後有類似公司,我會第一個加入』。
那個如今擁有800多個粉絲的微信公眾號就是他眼中的經驗。公號被取名為『保護傘烏托邦』,前三個字是母親取的,意思是『人人為傘,傘為人人』。後三個字是他想的。他知道,公司的誕生維系都有些烏托邦性質,但卻依然願意『永不放棄,永遠嘗試』。
- 『冷資源』助力『冰雪游』2021/01/04
- 依蘭縣堅定產業強縣戰略 助力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2021/09/08
- 網友爆料oner組合岳岳騙p:希望大家追正經明星2021/09/02
- 奧運冠軍張雨霏:隔離期間能打游戲太爽啦!2021/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