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國內  >  國內要聞
搜 索
民生部門啃硬骨頭:老有所養制度更可持續
2017-12-08 10:49:20 來源:中國青年報  作者:劉世昕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滿足人民新期待民生部門如何啃硬骨頭

  孩子上幼兒園之前,中國的家長就開始焦慮。這種情緒一直延伸至大學,甚至到子女就業後的收入、住房、醫療和養老保障。

  在我國主管民生部門的多位主要領導看來,中國父母焦慮的背後正是十九大報告對我國新時代主要矛盾的最新判斷: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

  22日上午,我國教育、民政、就業、住房、醫療等民生部門的負責人齊聚十九大新聞中心,介紹『滿足人民新期待、保障改善民生』的有關情況,並回答記者提問。

  啃三塊硬骨頭,教育部要發一串紅包

  入園貴、入園難、擇校熱,以及低齡留學潮,對教育領域出現的這些現象,教育部黨組書記、部長陳寶生代表並不回避,他認為,這就是人們想上好學與當下教育發展不平衡不充分之間的矛盾。

  在陳寶生看來,當下我國教育要啃下三塊硬骨頭。首先是學前三年教育的毛入園率要從現在的77.4%提高到85%,普惠性幼兒園佔比要從現在的超過60%提高到80%以上。

  陳寶生解釋說,即使這兩個指標都達到了,入園難、入園貴的問題還不能得到根本解決。更何況,二孩政策之後,每年還會有更多新出生的孩子。

  教育的第二塊硬骨頭是義務教育階段的控輟保學。陳寶生說,目前在少數民族地區和邊遠貧困地區,有一些學生因缺乏學習興趣自願輟學。怎樣按照義務教育法解決這些問題,讓他們有興趣學習,並把義務教育鞏固率從現在的93.4%提高到95%,是一個難題。

  第三塊硬骨頭則是,到2020年要建立中國特色的高考招生制度體系。陳寶生認為,新高考制度作為指揮棒,建立起來後能帶動一系列的制度改革措施。

  針對這些硬骨頭,陳寶生說,教育部未來要向社會發出一串紅包。給義務教育階段發出的紅包是,通過均衡發展、標准化發展、一體化發展,著力化解『擇校熱』『大班額』,到2020年,『大班額』必須完全消除。解決學生學業負擔過重的問題,特別是要化解好『學校減負、校外增負』的問題。

  發給高中階段的紅包是,全面普及高中階段教育,打好高中階段教育普及攻堅戰,到2020年,高中階段毛入學率達到90%以上。在高等教育環節,則要把毛入學率從現在的42.7%提高到50%。陳寶生解釋,高等教育毛入學率達到50%意味著高等教育基本普及。

  紅包還要發給老師。陳寶生說,教育部正在研究出臺加強教師隊伍建設的意見,通過制定相關的政策措施,調動教師的積極性。

  劃撥國有資產充實社保基金,老有所養制度更可持續

  目前我國65歲以上老人佔總人口比重的10.8%,老有所養的制度亟待完善。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黨組書記、部長尹蔚民代表看來,老有所養社保網構築還有兩大難題,一個是養老保險尚未做到全覆蓋,尚有1億應該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人沒有參加;另一個是,養老保險基金如何可持續發展。

  目前沒有參加養老保險的主要有3類人:靈活就業人員;互聯網業、快遞業等新業態就業人員;以及中小企業人員,特別是以農民工為主體的從業人員。

  在解釋養老保險基金的可持續難題時,尹蔚民說,我國養老保險的社保制度從上個世紀90年代纔開始建設,當時養老保險的撫養比是5?1,5個參保人員養一個退休人員。隨著老齡化的加劇,現在的撫養比已經降到了2.8?1,即2.8個人養1個人。未來,撫養比還要持續下降,這對養老保險的基金支付壓力、可持續發展都帶來了嚴峻的挑戰。

  針對養老保險存在的難題,尹蔚民說,十九大報告已經給出了解決方案——在覆蓋率問題上,要全面實施全民參保計劃,動員那些沒有參保的人員參加到養老保險制度裡面來;解決社保基金可持續性的措施則比較多,包括要盡快實現基本養老保險的全國統籌等。

  尹蔚民說,基本養老保險的全國統籌,明年就會邁出第一步,首先要實行基本養老金中央調劑制度,能在不同地區之間均衡養老保險的負擔。

  尹蔚民透露,養老保險基金目前每年大概當期結餘都有4000多億,累計結餘是4萬多億,可以支橕16個月的發放,但省份與省份之間存在不平衡,所以要盡快實現全國統籌。

  尹蔚民進一步解釋,我國區域發展很不平衡,老齡化的程度差異也非常大。比如黑龍江,現在是養老保險基金支付最困難的省份,該省的撫養比是1.3?1;廣東的撫養比最高,是9?1。全國統籌之後,運用社會保險的大數法則,可以實現互助共濟。

  加強養老保險基金可持續性的措施還包括:對養老保險基金進行投資運營,實現積累的養老基金能夠保值增值。尹蔚民說,現在已經有8個省份委托全國社會保障基金會在投資運營,資金量為4000多億元。

  尹蔚民還透露,未來將劃撥國有資產充實社會保障基金,使社會保障基金這個蓄水池能夠越來越大。

  『房住不炒』支橕住有所居,醫保異地結算促人纔流動

  習近平在十九大報告中提到『房住不炒』時,贏得了全場代表的兩次熱烈掌聲。而幾天來,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黨組書記、部長王蒙徽代表被密集問到的問題就是房價。

  王蒙徽介紹說,近年來,我國的房地產政策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通過分類調控,因城因地施策,落實地方政府主體責任,出臺了一系列有針對性的措施來穩定市場。

  目前,一線城市和部分熱點二線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價格同比漲幅回落,三、四線城市的房價也趨於穩定。

  王蒙徽透露,預計今年四季度全國房地產市場還將延續成交量增速回落、成交價格趨於穩定的走勢。未來,要加快建立多主體供給、多渠道保障、租購並舉的住房制度。

  在國家衛生計生委黨組書記、主任李斌代表看來,當前醫療領域最大的短板就是醫療資源不均衡,最好的醫療資源還是主要集中在大城市,集中在經濟比較發達的地區。未來要通過建立多種形式的醫療聯合體新機制,來推動資源的下沈、推動醫療服務優勢資源對困難地區的輻射和帶動。

  李斌還介紹說,在醫療領域,可見的政策紅利包括,未來要進一步織牢織密基本醫療保障網,著力解決好農民工、『雙創』人員異地就醫的直接結算問題,以促進人力資本的流動。

  李斌表示,還要繼續加大民生的保障力度,擴大家庭醫生的簽約服務范圍。特別是要對貧困人口實現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全覆蓋,有些困難家庭、慢性病家庭、老人家庭要重點覆蓋。

  在社會救助的國家政策兜底方面,民政部黨組書記、部長黃樹賢代表介紹說,目前,我國各級財政用於社會救助的資金由2012年的1800多億元提高到2016年2500億元,近6000萬城鄉低保人員和特困群眾的基本生活得到有效保障。(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劉世昕)

責任編輯:孫嵐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頻道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