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用16本民生日記,記錄最牽掛的『家』,她,用30萬字,點點滴滴,寫下最惦記的『事』,她,常說她是『小主任、大管家』,她,叫林松淑,黨的十九大代表。
2001年社區換屆,林松淑被選為社區『當家人』,一乾就是16年。從成為社區書記那天起,她的目標只有一個:讓生活在吉林省延吉市園輝社區的居民生活得更幸福。
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社區的事瑣瑣碎碎,但每件事對居民來說都是『大事』。
一天,一位居民因自家的下水道堵塞找到社區,林松淑答應幫助修理。但忙了一上午,她把這事忘得一乾二淨。下午,這位居民又來了,『林書記,我在家等了你一上午。』
望著居民遠去的背影,林松淑暗下決心,以後絕不允許這樣的事情再發生。她開始寫民生日記,認真記錄下看到的、想到的、居民需要的,以及服務居民的經驗感受。
這一寫,就是16年。
點滴記錄中,林松淑對這份看似尋常工作的感情越來越深,和居民的心也越來越近。『民生日記』,讓她把自己、把工作的喜怒哀樂與居民、與社區緊緊聯系在一起。
2011年,延吉市啟動『暖房子』工程,林松淑帶領社區工作人員起早貪黑地到每一個住戶家中做工作,不到半年,入戶1.5萬多次。2012年5月,園輝社區72棟居民樓全部改造完畢。居民們住進了暖房子,而林松淑的嗓子卻啞了。
社區是『小社會、大家庭』,社區乾部是『小主任、大管家』。在園輝社區,有幾百在外務工人員,解決他們的後顧之懮成了林松淑牽掛的事情。林松淑個人出資購買了保險櫃,為他們保管存折、房本、金銀首飾等貴重物品,並幫助他們定期繳納養老保險、收取房租。幾年來無一差錯,居民親切地稱她為『娘家人』。
林松淑還是『林媽媽』。針對社區留守兒童多的問題,園輝社區組織創辦了未成年人假日學校,利用雙休日組織孩子學習、活動。很多居民說,正是因為林松淑的努力,社區留守兒童纔有了課外輔導的機會,有了語言訓練、活動游戲、開發興趣的機會。
年輕人外出工作,社區裡老年人越來越多,他們行動不便,身體不好,生活不便,林松淑在社區建立『居家養老服務中心』,定期組織志願者開展結對幫扶、走訪慰問、集中讀報、免費體檢、上門義診等活動。
把居民需要作為最大動力,把居民滿意作為最大政績,把居民擁護作為最大幸福,『工作得越久,我越是喜歡這份工作。居民信任我,我就有責任為居民服好務。』林松淑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