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年要評比5次交叉檢查變『拆臺』
——內蒙古一旗縣深陷扶貧檢查『怪圈』
編者按:精准脫貧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三大攻堅戰之一,各級政府卯足了勁加油乾,一塊塊硬骨頭正在啃下來。但是,越是攻堅期,越要實打實,堅持問題導向,把好事辦好。近段時間以來,一些地區反映,頻繁填表報數、迎評迎檢、陪會參會等扶貧領域的一些做法,,耗費了基層乾部大量精力,乾擾了基層脫貧攻堅工作。一些乾部群眾呼吁,少一些形式主義扶貧,多一些走村串戶服務。
最近,內蒙古自治區一個旗上下氣氛緊張,由於在上次檢查評比中排名靠後,旗委書記已被約談做檢討,而本月末又將迎來新一輪檢查,如果第二次排在後五名,他的上級領導將直接被問責,『迎檢』已成全旗頭等大事。
為推動脫貧攻堅工作,自治區於今年9月啟動了全區脫貧攻堅交叉檢查工作,各旗縣抽出20人左右的檢查組,對貧困旗縣進行交叉檢查。在半年時間內,這個旗除了要接受2次全區『大檢』,還要接受專項審計、巡視、盟市抽查3次『小檢』。開展檢查評比的初衷是為了推動工作,但次數過於頻繁、操作與實際脫節、問責壓力過大,扶貧檢查在基層走了形、變了味。
各顯神通『上手段』
互相檢查變『互相拆臺』
近段時間,這個旗把上千名乾部派到村裡,他們負責完善扶貧手冊,教老鄉回答問題。有的乾部囑咐貧困戶記住他的名字,一旦問到誰誰有沒有來,可得說實話。『你說認識我,我就幫你搭牛棚。』
他們對上次評比心有餘悸。這個旗的扶貧辦主任說,另一旗檢查組來『交叉檢』時明顯帶著火藥味兒:『這次檢查就是要旗縣間互相監督的,給你們打了低分別埋怨。』在信息不對稱、不透明的情況下,只有盡可能把對方旗縣的分數壓低,纔能防范自己不被排在後幾名。
為了排名靠前,有的地方想盡辦法『上手段』。因為調查問卷中有一項群眾滿意度測評,檢查組當天抽完需要入戶的村子後,乾部們連夜給需要入戶的貧困戶發錢。有的地方千方百計做上級工作,打聽別的旗縣分數,這個旗把給其他旗縣的評分剛交自治區有關方面,相關旗縣就打來電話質問為啥打分不高。有的地方盡量在規定時間內最後一個交卷,待摸清其他地方的分數後,想辦法提高一下分數。
如此『交叉檢查』,已造成一些盟市、旗縣、部門間的隔閡。上次該旗檢查打分的另一個旗,恰巧11月份也來交叉審計,審計組便明顯『鬧情緒』,毫不客氣給該旗打了低分,根本沒有充分考慮實際扶貧工作成效。『檢查結果涉及考核問責,高壓之下,有的地方難免用一些手段,嚴重違背了檢查工作的初衷。』該旗一位分管扶貧的領導乾部懮慮地說。
一次『迎檢』花掉20萬
無效評比勞民傷財
扶貧本是件十分具體、客觀的工作,但一些乾部反映,評比分數帶著明顯的主觀傾向,未能真實反映扶貧效果。
測評分值包括60分精准識別與退出過程,20分群眾認可度,20分教育、健康、產業等扶貧措施。該旗的扶貧乾部坦言,這樣的測評體系多依托於檢查大量的表格是否填寫完整,側重於工作程序,較難反映出當地扶貧工作的重點、優勢、可持續的脫貧措施,也容易引導基層把功夫下到建檔立卡上,相對忽視了基礎建設和產業發展。『我們旗有些產業扶貧舉措還曾當作典型推廣,而在評比中根本沒有體現出來。』
事實上,打分極易受到人為乾擾。根據當地的評比要求,若群眾對幫扶工作滿意度為85%及以下,群眾認可度一欄直接就記成零分。有的蒙古族群眾不懂漢語,檢查組在問有關問題時,因為根本沒有聽懂便搖了搖頭。還有的檢查組問『包聯乾部來過嗎?』,牧民們連『包聯』兩個字是啥意思都不明白,只好搖頭。檢查組便據此判定為群眾不滿意。工作人員確實沒有時間和精力來聽解釋,他們三天要入四百多戶,一個人每天得走訪十幾戶,只好按部就班地提問,答對了加分,答錯了減分。
從實際情況看,評比檢查有些勞民傷財。哪個地方『迎檢』,都要做展板、拉橫幅、准備各種材料和辦公用品,還得好吃好住好招待。這個旗一位乾部透露,上次為迎接另一個旗縣來交叉檢查,全旗花在培訓、差旅費、接待費上共計20萬元,這20萬元至少夠給20個貧困戶每家買頭牛了。倘若是實事求是的暗訪,哪能花這麼多冤枉錢?
基層扶貧乾部因頻繁『迎檢』身心俱疲。該旗一位駐村乾部說,這一年自己就顧著『迎檢』和整改了,除了大的交叉互檢還有各種小檢查,11月份當地就要接待三批檢查團,巡視組扶貧專項檢查、扶貧交叉審計檢查、市紀委扶貧檢查,扶貧乾部們天天疲於往這些人的駐地跑,一會兒調這個人過來,一會兒調那個人過來,一會兒要這個材料,一會兒要那個材料。為了准備檢查材料和迎接檢查,經常開會到晚上十一二點,根本沒有時間走村入戶。這位駐村乾部坦言:『最近30天裡我只有2個晚上沒會。』
『虛功』太多脫不了貧
考評要問責和激勵並重
內蒙古這個旗的檢查評比『怪圈』,暴露出當前基層脫貧攻堅工作存在的一些共性問題。
第一,『虛功』過多。內蒙古多地旗縣的基層扶貧乾部反映,他們幾乎用了整年的時間反復做表格、調整數據、完善表達方式、應付上級檢查。在評比結果問責的巨大壓力下,有的地方大部分精力用在扶貧『虛功』上,反而少有時間為貧困戶解難。
第二,存在重復建設。為了監督考核扶貧乾部有沒有下到基層,還得動用現代化技術手段。比如,扶貧系統內有國家大數據平臺、自治區大數據平臺、市大數據平臺,旗縣也要單獨做大數據平臺,而建一個大數據平臺需要上百萬元。一些基層乾部抱怨說:『當然查崗只是這個大數據平臺的一個功能,還有其他許多關於扶貧的信息化工作內容,但本該節約資源綜合利用,沒必要燒錢自立門戶。』
第三,『假扶貧』問題。有些地方為了向檢查組交差,按照要求制造了表格,但內容卻不實不真。記者在貧困戶寶山一家的精准扶貧手冊看到,產業扶持一欄寫著幫扶購買兩頭基礎母牛、協調金融扶貧貸款5萬元、種植青貯10畝,並都顯示『已完成』。表格中還顯示政府為該戶危房改造60平方米房子。『沒給我買過牛,也沒給過買牛錢。沒給我協調金融貸款,我家今年根本沒種青貯玉米。危房改造後的房子滿打滿算纔35平方米,哪裡來的60平方米?如果是以後要這樣幫扶我,那也不能寫上「已完成」了啊?』寶山說。
一些基層乾部呼吁,脫貧攻堅要高壓也需減負,要問責也需激勵,發生在內蒙古某旗的頻繁評比檢查,擾亂了基層扶貧工作的正常節奏,而大范圍的通報批評和約談檢討,也挫傷了一些扶貧乾部的積極性,有必要進行糾偏,將工作重心轉移到乾實事、見實效上來。
本報記者呼和浩特報道
- 『冷資源』助力『冰雪游』2021/01/04
- 依蘭縣堅定產業強縣戰略 助力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2021/09/08
- 網友爆料oner組合岳岳騙p:希望大家追正經明星2021/09/02
- 奧運冠軍張雨霏:隔離期間能打游戲太爽啦!2021/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