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專業養老人纔不足3000人
目前培養速度10年無法滿足市場需求教授建議減免養老專業學生學費吸引報考

20年前報考師范學院是不需要繳納學費的,為的是解決國家急需的教育人纔;如今,報考養老照護專業也應該減免學費,用於迅速培養專業護理人纔。『第三屆北京居家養老服務論壇』日前在國展召開,北京勞動保障職業學院教授王建民表示,按照目前學校培養人纔的速度,10年都無法滿足市場需求。
建議減免學費吸引學生
由市民政局、市老齡辦等單位指導舉辦的2017第六屆北京國際老齡產業博覽會上周在中國國際展覽中心舉行。展會上,官員學者專家就北京的養老人纔培養困境出謀劃策。來自於北京勞動保障職業學院的王建民教授表示,『應該減免老年服務相關專業的學費,過去有這種政策,為那種比較緊缺的專業人纔免除學費。目前在老年服務的人纔培養上也可以效仿,這樣能吸引一些學生讀這個專業。』
他還建議,允許學校自設養老服務專業的名稱,提高學生滿足個人自尊或者受人尊敬的需要。『我們的專業名稱以前叫「健康管理與老年關懷」,學生感覺挺高大上的。後來教育部要求統一都叫「老年服務與管理」,這樣改了之後學生就不願意報了。』
畢業生進入社會流失率高
王建民透露說,養老專業面臨著招生人數少、招生困難的局面。根據2017年的最新數據,全國有開辦老年服務專業的高職院校86所,每所學校招生人數不超過100人,相比巨大的市場需求而言可謂鳳毛麟角。而且現在辦的院校只有高職,本科院校沒有老年服務專業。中職雖有不少人申請老年服務專業,但大多數招生都是10個人以下。北京28個高職院校,只有5個開辦養老服務專業,每年招生人數在250人至300人之間。按照學校培養的這個速度,十年都無法滿足現在的需求。『為什麼不多招生呢?因為招不來。沒人願意學。我們培養的學生一年就七八十人,還不夠兩家企業需要的,現在跟我們合作的企業有22家。』
另一方面,畢業生進入社會後流失率非常高。『我們做過158名畢業生的調研,畢業一年後,留在養老領域裡的不到28%,畢業兩年後的流失率達到94.7%,也就是說學生畢業之後乾一兩年就基本上都離開這個領域了。』王建民指出,養老的關鍵不是硬件,因為養老服務是個勞動密集型的領域,不是硬件的競爭,是服務質量、服務人員專業化水平的競爭。
-晨報揭秘
養老人纔到底有多匱乏
在論壇上,王建民提供了兩組數據:全國需要養老護理員1000萬人,目前從業人員100萬人,大概滿足了10%。100萬人當中受過專業化訓練的、學校培養的人員不足5%,大量的從業人員沒有經過訓練和正規學校培訓。北京市需要養老護理員5萬人,目前在崗1萬人,這1萬人當中受過學校訓練的不足3000人,形勢非常嚴峻。
此外,護理人員的文化層次參差不齊,『我們做過調查,現在養老機構的從業人員94%是高中以下文化水平,68%的是小學以下文化水平。在做養老人員培訓的時候跟他們很難講,因為他文化水平太低,你給他講專業的聽不懂。』另外,養老從業人員的年齡結構也不合理,目前從業人員平均年齡近44歲,換句話說是中老年人照顧老年人, 『有時候到屋裡一看,不知道哪個是被照護的對象,穿的差不多,行為也差不多。』
-應對措施
加快發展康復輔具器具產業
王建民認為,在人纔培養跟不上趟的時候,應注重康復輔具的配置和作用,以降低護理員的勞動強度,維護老年人的尊嚴。這一建議在今年博覽會的多個論壇上都成為重點議題。
參加會議的民政部國家康復居家養老研究中心主任樊瑜波介紹說,日本的康復輔具有4萬餘種,美國和德國也在3萬種左右,目前我們的輔具有1000多種,發展空間巨大。
可喜的是,在論壇上,北京市民政局副局長李紅兵接到通知,北京市政府辦公廳《關於加快發展康復輔具器具產業的實施意見》的通知已獲得『京政辦發201748號文』的政府文號,相關政策即將實施。李紅兵介紹說,目前,全市有15萬失能老人,大部分居家養老,政策實施後,將推動康復輔具進入家庭。未來,康復輔具成為家庭標配,像洗衣機和冰箱、電腦一樣,而且更多的康復輔具將納入醫保報銷。
北京晨報首席記者崔紅
- 『冷資源』助力『冰雪游』2021/01/04
- 依蘭縣堅定產業強縣戰略 助力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2021/09/08
- 網友爆料oner組合岳岳騙p:希望大家追正經明星2021/09/02
- 奧運冠軍張雨霏:隔離期間能打游戲太爽啦!2021/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