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與開發能否實現共贏
一位知名的魚類學專家對科技日報記者表示,羅梭江是眾多大型珍稀魚類洄游繁殖的產卵場,一座79米高的大壩,是否會導致一些魚類的滅絕還不好評估,但影響是可預見的。
雲南省環境保護廳在前文所述環境影響報告書的批復中也認為,電站距離羅梭江魚類自然保護區試驗區3.4千米,工程建設將對南線河口產粘沈性魚類產卵場和曼賽河口下游產卵場產生較大影響,導致魚類生境產生較大變化。
該批復要求,建設方須依法承擔責任,采取集運魚系統過壩、人工增殖放流、人工模擬產卵場和完善羅梭江魚類自然保護區等補償措施。要建設魚類人工培植放流站,進行野生親本捕撈、運輸和馴養。要在庫區及支流放流叉尾鯰、絲尾?等受影響魚類,並對增殖放流結果進行跟蹤監測。
此外,雲南省環境保護廳還要求建設方應建立人工產卵場,建立魚類棲息地保護區,開展瀾滄江支流保護生態補償機制研究。
而上述魚類學專家告訴科技日報記者:『如果這些措施能嚴格執行的話,在一定程度上會減少建設對魚類生態環境的影響——這是最理想的情況,但仍不能完全消除影響。』
據該專家了解,在其他一些電站也有類似措施,但有的執行幾年後就不再執行;有的雖然年年進行增殖放流,但放流的並非根據野生親本捕撈和馴養的魚苗,種類也難以齊全,還有的放流的是常見魚種……因此加大對運營者的有效監管,成為各地、各級環保部門的一項重要工作。
『在監管全流程中,應有水生生物專家介入,進行魚類種苗的培養鑒別,提供最優化的建議,將建設與開發對生態環境的影響降低到最小程度。』該專家說:『從長遠來看,這些生態補償措施的效果還有待觀察。』
(科技日報昆明11月26日電)
- 『冷資源』助力『冰雪游』2021/01/04
- 多部門聯動 道外區再拆4.4萬餘平方米河湖『四亂』2021/09/09
- 網友爆料oner組合岳岳騙p:希望大家追正經明星2021/09/02
- 奧運冠軍張雨霏:隔離期間能打游戲太爽啦!2021/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