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宇輝總是喜歡試著去聽懂『飛機的語言』。
綠色、藍色、黃色……南航機務維修控制中心大廳巨大的電子顯示屏上,亮起了一幅世界地圖,密密麻麻地布滿了各種不同顏色的圓點,代表著處於不同狀態中飛行的南航飛機。而這位南航機務工程部負責機載信息的主任高級工程師每天要做的,就是密切關注這些實時移動的小點,接收飛機傳回的數據。

『不管飛機飛到世界哪個地方,我都對它了如指掌。哪怕是這架飛機上娛樂系統的某個顯示屏突然壞了,我都知道,並能提出解決方案。』劉宇輝說。通過他帶領著團隊成員自主研發出的我國第一套自有知識產權的『飛機遠程診斷實時跟蹤系統』(以下簡稱『遠診系統』),工作人員可以實時了解飛機運行當中的『身體健康情況』,及時進行維護處理。
實時診斷:飛機總會有不舒服的時候
『飛機總會有「不舒服」的時候』,劉宇輝發現,如今隨著飛機配備的多媒體設備不斷增多,『電子化程度越高的飛機,小問題越多』,如何將這些故障進行過濾成為他們的任務所在。『飛機故障的問題都是小概率事件,但回避故障信息是不科學的。我們這群人就是為故障而生的。』他強調。

南航機務工程部機務維修控制中心副經理高維介紹稱,『遠診系統』涵蓋了故障信息智能監控、飛機狀態多維度實時追蹤、短消息雙向通訊、故障概率預測、機載軟件構型實時監測等多種功能,能夠幫助工作人員能夠與故障信息之間形成『互動』,基於一架飛機在歷史航線中的異常行為進行『診斷』,以達到『前方能將故障信息返回給後臺,而後臺又能將解決的方案信息推給前方』的效果。
對於這套系統,劉宇輝總是有著更加形象的比喻:『每個人在開車的時候,發現車出現了故障,都會回4S店做檢查。如果4S店能夠主動打電話,告訴我們車存在什麼樣的安全隱患,那麼我們的安全系數就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飛機上的系統就是乾這件事的。』
突破壟斷:研發系統聽懂飛機的語言
遠程對飛機進行實時『聽診』?十多年前,對於中國人來講,這還是一件不可想象的事。
當時,處於快速發展期的南航,正在大量引進新飛機、開拓新航線。如何在遠程監控那些飛行高度在三萬英尺、飛行距離動輒數千公裡的航班,保障飛行安全,降低航班晚點率,成為了擺在航空人面前的一道難題,而國際上采用的故障監控系統實行按飛行小時來收費,每年以幾十架速度遞增的飛機所需服務費用成本,逐漸成為了一項巨大的負擔。在沒有任何經驗可供借鑒的情況下,做一套中國人自主研發的『飛機遠程診斷實時跟蹤系統』的設想從零起步。

沒有中文資料、缺乏歷史經驗、數據大量復雜……劉宇輝和他的團隊硬是啃下了多部『大部頭』的英文原始材料,自掏腰包購買各種工具書,從飛機飛行維護手冊等材料涉及到的歷史數據中分析、尋求規律,而這一乾就是18年。『當你找到完整的規范,能夠跟機器裡面說的東西一致,又跟數據是對上的,那叫做聽懂飛機的語言。』
2001年底,這套基於波音777機型的『遠診系統』原型系統基本完成。該系統一經推出,立刻獲得了一線工程技術人員的好評,並很快完成了數據有效性和一致性的驗證工作。這個系統於2006年獲得了國家發明專利和民航科技進步二等獎。
事實上,有了原型系統只是第一步。由於每種飛機機型的電子元件和計算機系統都有所不同,有些機型還來自不同的制造商,官方數據顯示,截至2016年底,南航經營包括波音787、777、737系列,空客380、330、320系列等型號客貨運輸飛機702架,是中國唯一運營空客A380的航空公司。這些客機的數據處理系統更為龐大而復雜,甚至涉及不同的生產廠家,給系統處理實際問題增加了難度。
劉宇輝團隊根據南航機隊每種機型,搭建了不同的系統模塊。如今,南航『飛機遠程診斷實時跟蹤系統』已經兼容能夠包括B787、A380的全部南航飛機,擁有多項獨有技術,屬國內首創、國際領先,每年至少能節省數十萬美元的技術服務費。
慢慢地,行業內越來越多的團隊專門找到劉宇輝和他的創新工作室學習。2010年,中國商飛公司先後派送了10餘名工程師來向劉宇輝取經。劉宇輝將自己掌握總結的相關知識毫無保留地傳授給了商飛的工程師們。2015年,商飛自主研制的故障預測與健康管理系統研制成功,將用於國產大飛機C919的監控,為其保駕護航。
自主創新:努力做站在巨人肩上的人
從國外壟斷,到自主創新,這套系統令出身於民航世家的劉宇輝最為驕傲的,在於兼容了波音、空客、安博威三大主流機型與多種動力系統的組合。利用前沿的航空電子技術、大數據挖掘等相關技術,與南航工作的實際情況相結合,劉宇輝等人不斷突破創新,硬是靠著一股子『開始了就不要輕易丟棄』的韌勁拿下了多個國家發明專利,把中國人自己研發的『飛機遠程診斷實時跟蹤系統』投入到愈加廣泛的實際應用中。

『需要什麼就去生產什麼』『擊破一個就成功一個』……自主創新讓新技術突破重重障礙、獲得實際應用,讓劉宇輝很興奮。用他的話說,』我們不去做巨人,而要努力做站在巨人肩上的人,只要一直堅持,就能做到(技術)絕對不外包』,他介紹,在研發這套『全方位兼容』的系統過程中,『沒有一個代碼是交出去讓別人(國外)重新做的。』
不僅僅是劉宇輝,近年來,南航不斷推動技術創新、機制創新,培育創新土壤、激勵創新精神,促進技能創新開花結果,在安全、信息化等領域湧現出一批勞模和高技能人纔。
2017年6月,13個『中國南方航空集團公司勞模(高技能人纔)創新工作室』在企業成立,涉及機務維修、信息技術、運行保障等各個領域,在行業系統創新能力卓越、創新成果顯著、經濟效益突出、社會效益顯著。這些工作室以曾獲得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全國民航五一勞動模范的技術帶頭人名字命名,讓他們從一個人的創新尖子帶出一隊人的創新隊伍,建設一批職工成長的『大課堂』、技術創新的『孵化器』、成果轉化的『中轉站』。
作為一名黨員,剛剛召開的黨的十九大讓劉宇輝倍感振奮。『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建設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勞動者大軍,弘揚勞模精神和工匠精神,營造勞動光榮的社會風尚和精益求精的敬業風氣。作為一名新時代的勞模,要堅持工匠精神,確保「遠診系統」管用、好用,保證航班安全,服務人民美好生活,為我們建設交通強國貢獻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 『冷資源』助力『冰雪游』2021/01/04
- 多部門聯動 道外區再拆4.4萬餘平方米河湖『四亂』2021/09/09
- 網友爆料oner組合岳岳騙p:希望大家追正經明星2021/09/02
- 奧運冠軍張雨霏:隔離期間能打游戲太爽啦!2021/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