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分類,到底難在哪兒
——由全國人大常委會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執法檢查報告引發的思考之二
電視裡不停播放著垃圾分類回收的公益廣告,社區三種顏色的垃圾桶分外醒目,路邊的垃圾桶都明確標示『可回收垃圾』與『不可回收垃圾』……在生活中,垃圾分類的提示越來越常見,但自覺堅持參與垃圾分類的人卻並不多。
全國人大常委會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執法檢查報告指出,生活垃圾分類探索了多年,尚未取得實質性突破,公眾參與分類意識薄弱,一些居民區垃圾分類設施形同虛設,基本上還是『混合傾倒、混合清運、混合堆放、混合處理』的狀況。
垃圾分類難在哪兒?試點現狀如何?問題怎麼破解?記者試圖通過執法檢查報告找尋答案。
給垃圾桶分顏色,易;培養居民的分類意識,難
北京、上海等8個城市開展垃圾分類試點工作已經17年了,但垃圾分類試點這場『持久戰』卻越來越消耗人們的耐心。據復旦大學2015年的一項調研顯示,上海市居民自覺參與垃圾分類的比例僅為24%左右。
執法檢查組在檢查中發現,盡管垃圾分類的宣傳已經『鋪天蓋地』,但改變居民混合傾倒的意識依然任重道遠。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居民生活水平逐漸提高,產生的生活垃圾與日俱增,而城鎮居民長期形成的混投、混棄等不良環境衛生習慣,某種程度上制約了垃圾分類的質量和效果。
濟南市民劉先生有時就對自己的行為哭笑不得。『每次扔垃圾看到分類箱就想起來分類處理,但一回到家就忘了。在家處理垃圾的時候沒有分類,扔垃圾的時候總不能打開垃圾袋挨個分吧。』在更多地方,公共場所設置的垃圾分類收集桶基本上成了擺設,垃圾桶按顏色分類了,但居民對待垃圾的意識卻沒有分類。
執法檢查組還發現多地民眾參與分類意識薄弱,雖然已經針對分類出臺了相關政策,但大部分居民很少能夠分清可回收和不可回收,可降解和不可降解,只能粗略進行分類。
『有些居民對垃圾分類和利用在頭腦中還沒有形成自覺的行動,嫌麻煩,感覺沒必要。』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蘇輝指出,不少垃圾分類有的還停留在治標的層面。她建議繼續加大宣傳,使這些行之有效的措施真正深入人心,成為大家自覺的行動。
家住北京朝陽某小區的郭女士對去年在韓國訪友時發生的一幕記憶深刻。在韓國友人的家中,郭女士下意識地將飲料的塑料包裝塞到空瓶裡,然後隨手扔到了一個垃圾桶裡。讓她感到尷尬的是,韓國友人默默地把飲料瓶撿起,將塑料包裝掏出來,分別投放到不同顏色的垃圾桶中。
『後來,我的韓國朋友告訴我,他們對垃圾分類要求很嚴,光是塑料就分為不同的類別分別投放,廚餘垃圾更是必須妥善保存,在一周的固定一天投放到指定地點。回來以後,我也開始有意識地對垃圾進行分類。』郭女士對記者說。
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彭森說,環境問題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垃圾沒有處理好。他建議首先要把垃圾分類處理好,而且要分清責任。『我們要從基礎性的工作開始做,學習國際經驗,尤其是加強對兒童、老人的教育,從家庭中最主要的成員做起,這纔能把工作做起來。』
垃圾分類,分類投放只是開始
從韓國回來後,郭女士開始認真地和上小學的女兒一起將自家垃圾分門別類收集、按類別投放到不同垃圾桶中。但是,她卻不止一次看到,自己認真分類的垃圾,被垃圾車混到一塊收走了。
這是很多試點城市的現狀——分類投放搞得風風火火,在收運和處理環節卻依舊『雜錦一鍋飯』。
不少專家指出,垃圾分類工作呈現系統性、社會性、復雜性和長期性等特征,往往是後端處理、利用的設施和產業發展情況決定前端垃圾投放的類別。
在分組審議執法檢查報告時,彭森也提到了北京一些社區中雖然放置了『可回收垃圾、不可回收垃圾、其他垃圾』等分類垃圾箱,但最後垃圾車來了『都倒一個車裡一起運走』的現象。『這樣的垃圾分類就是形式主義,不可追溯,不可落實,有什麼實際意義呢?』
垃圾分類難,拷問的是城市垃圾的綜合治理能力。執法檢查報告暴露了一些城市垃圾處理能力不足、生活垃圾資源化利用水平低、綜合利用體系不健全等一系列問題。很多城市垃圾分類資金投入不足,實際投資與預算投資相差較大,導致生活垃圾分類收集、運輸和處置設施設備支橕能力不足。
『造成垃圾分類形同虛設的原因,有管理不嚴的問題,也有垃圾收集部門和垃圾處理部門經費不足的問題。』對此,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烏日圖認為,目前垃圾處理的技術不是問題,但多數地方因沒有專項經費而不能利用這些技術,一些地方政府也不願意往這方面投錢,靠市場作用也缺乏優惠政策。對此,他建議加大對收集固體廢物的投入,加快生活垃圾處理設施建設,打通垃圾分類的『最後一公裡』。
推行垃圾分類制度,政府主導作用尚待發揮
面對小區內垃圾分類形同虛設的現狀,郭女士不禁提出疑問,政府為什麼不作為?為什麼不處罰沒有嚴格執行垃圾分類的居民和收運公司?
專家指出,推行垃圾分類制度本質上是推行社會治理方式的轉變,需要全社會各主體共同承擔責任、共同履行義務。其中,政府要發揮主體責任的作用,推動和引導全社會共同參與垃圾分類工作。
全國人大環資委在北京進行執法檢查前期調研時發現,一些行政主管部門對推行垃圾分類制度普遍還存在認識不足、重視不夠的問題,工作中站位不夠高、責任落實不到位的現象還比較普遍。
此外,推行垃圾分類的法律法規和政策體系不完善,也是推進垃圾分類的阻力之一。執法檢查組在天津發現,相關管理工作中缺乏對違反垃圾分類原則等行為進行處罰的法律依據,只能靠引導、激勵等正面方式推動居民參與垃圾分類,嚴重影響執行效果。
2011年,北京市出臺並實施《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這是我國首部針對生活垃圾管理工作的地方性法規。前不久,上海市人大將垃圾管理立法調研作為2017年重點調研工作。兩地的立法支持,為生活垃圾管理的法治化開了個好頭,但垃圾分類在落地方面依然長路漫漫。
『垃圾分類的廣告做了幾年了,宣傳應該是到位的,法律也已經有了,但為什麼這麼多年垃圾分類卻一直沒有突破性進展?我認為這裡很重要的問題,就是企事業單位和公民在法律面前承擔的義務和責任沒有更加具體和嚴格。』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買買提明·牙生強調。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部長王蒙徽表示,根據《生活垃圾分類制度實施方案》,從3月開始選取了46個城市開展垃圾分類試點,這些城市現在都已經制定了方案,有22個城市從地方立法的層面開始制定有關規章和法規。下一步將突出重點,首先抓好機關、學校、醫院率先推進垃圾分類,到2020年實現全覆蓋。
國家發展改革委主任何立峰則強調,生活垃圾分類是社會文明進步的標志,也是一項持續的長期的系統工程。
『下一步我們將重點督促46個生活垃圾強制分類城市、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和各地新城新區,率先做好垃圾分類,發揮引領帶動作用來逐步、穩步推進。同時我們將繼續總結各地方、各部門的典型經驗,通過多種形式加以總結、推廣,以推動生活垃圾分類制度落到實處、取得實效。』何立峰說。
《光明日報》( 2017年11月24日04版)
- 『冷資源』助力『冰雪游』2021/01/04
- 多部門聯動 道外區再拆4.4萬餘平方米河湖『四亂』2021/09/09
- 網友爆料oner組合岳岳騙p:希望大家追正經明星2021/09/02
- 奧運冠軍張雨霏:隔離期間能打游戲太爽啦!2021/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