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國內  >  國內要聞
搜 索
【中國夢新征程】吳向榮:讓沙漠開出一片花海
2017-11-22 18:44:13 來源:中國青年網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編者按:『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就是中華民族近代以來最偉大的夢想。』2012年11月29日習近平總書記參觀《復興之路》展覽講話時首次闡釋『中國夢』。五年來,振聾發聵的聲音得到了無數次的印證:『天舟一號』順利昇空、『四縱四橫』高鐵網絡基本建成、『蛟龍號』探潛印度洋、『電商扶貧』正式納入扶貧政策體系……一粒粒夢想的種子生根發芽遍布神州大地,一個個熱血靈魂的追夢築夢圓夢故事直擊人心。『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終將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奮斗中變為現實』。十九大報告中,習近平總書記再一次深情地描繪這個偉大夢想。在『中國夢』提出五周年之際,中國青年網策劃推出【中國夢新征程】系列報道,講述五年來夢想綻放的故事。中國夢,新征程,讓我們再出發!

  【中國夢新征程】系列報道②

  『在荒漠種好每一棵樹,在每個人心裡種下一棵樹。』吳向榮(中)與團隊成員保護樹苗。吳向榮供圖

  中國青年網北京11月22日電(記者張群)『在荒漠種好每一棵樹,在每個人心裡種下一棵樹。』對內蒙古自治區阿拉善盟騰格裡沙漠東緣生態治理示范區主任吳向榮來說,中國夢是讓『自然環境更美麗,人民生活更幸福』,而『種樹植心』就是他多年來踐行中國夢的生動體現。

  大漠黃沙無垠戈壁『鎖邊』治理築『綠色圍牆』

  賀蘭山下,河套之西,大漠黃沙,戈壁無垠。一陣風吹過,沙土從地表漫起,直撲到人們身上……這,就是曾經的阿拉善盟騰格裡沙漠。

  2003年,大氣環境專業出身的吳向榮半路出家,全身心投入荒漠化治理工作。2005年,他首次提出『鎖邊』概念,通過沿著沙漠邊緣植樹,造起『綠色圍牆』抵抗沙漠肆意擴散,讓沙漠開出一片花海。

  『每一棵樹都是一個生命,我們把一個生命種在了自然環境惡劣的荒漠裡,就需要我們用心去關愛和呵護。』吳向榮把每一個樹苗都當作自己的孩子來看待,全心全意呵護著它的茁壯成長。

  五年來,吳向榮及其團隊引入滴灌節水、灌木容器育苗、開溝造林、?插造林以及采種育苗等相關技術,阿拉善盟騰格裡沙漠鎖邊生態公益項目基地平均每年造林超過3000畝,截止2017年實際完成造林15120畝,管理面積達33000多畝,成活率從過去的70%左右提高到現在的90%以上,造林效率提高了一倍以上,對荒漠化地區生態環境的修復和治理做出來了有益的嘗試和貢獻。

  『通過人工造林和近自然管護,沙漠化問題得到了根本性改善。』吳向榮告訴記者,示范區生態環境持續好轉,林木自然更新替代並且不斷發現新的植物種類,鳥類和其他動物的種類、數量都有所增長。

  撥開浮沙見新芽牧民聯手共造幸福林

  吳向榮介紹說,從去年開始,示范區與在荒漠上放了一輩子羊的農牧民聯手,共造幸福林。

  如今的阿拉善盟騰格裡沙漠東緣換上了綠裝。吳向榮供圖

  聾啞牧民文化就是其中的一位。曾經,沙漠已經蔓延到了她的家門口,『今年春天我們支持她在家附近種樹,當她刨開壓在小苗上的浮沙、指著長出的新芽時,講不出話的她滿臉洋溢著幸福的笑容。』吳向榮感慨地說,能夠種活一棵樹,給沙漠農牧民群眾帶去希望,是一件令他感到特別幸福的事情。

  圍繞『加快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建設美麗中國』,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指出,人與自然是生命共同體,人類必須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

  這是吳向榮感觸最深的一點,他認為,十九大報告把自然作為人類生命共同體來認識,是前所未有的高度,也為我們重新認識和定位自然保護提供了新的指針和方向。

  『走向生態文明新時代,建設美麗中國,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重要內容。』從目前來看,生態環境保護任重道遠,步入新時代,踏上新征程,未來五年,吳向榮將會怎麼做?

  『我們將繼續堅持在生態公益的平臺上,推動騰格裡沙漠鎖邊生態公益事業的可持續發展擴大。』吳向榮表示,自己將種好每一棵樹,並在模式上不斷創新,積極探索近自然造林技術,在更大范圍內實現荒漠化區域生態環境的自然恢復和自然景觀的持續改善。

  與此同時,吳向榮及其團隊將進一步探索自然教育,注重建立以生態環保和綠色生活理念傳播為主的自然體驗教育模式,引導全社會每一個公民都能在日常生活中去尊重自然、順應自然和保護自然,為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貢獻力量,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增光添彩。

責任編輯:孫宇
【專題】領航新征程 【專題】中國夢·大國工匠篇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頻道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