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國內  >  國內要聞
搜 索
【領航新征程】當年給雪域哨所送菜的老阿媽們,如今生活大變樣
2017-11-22 17:29:36 來源:中國西藏新聞網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圖為次仁曲珍(左一)老阿媽在聽完達娃(左二)宣講十九大精神後,心情格外激動。

  次仁曲珍、德吉、普次,這三個名字可還曾記得?

  從1982年開始,一直堅持給雪域哨所送菜的亞東縣下亞東鄉仁青崗村的三位老阿媽,如今在重要節日依然會給哨所的官兵們送菜,這條從海拔2800米延伸到海拔4700米的民擁軍『天路』還在延續,但『天路』兩端的仁青崗村和哨所卻早已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11月18日下午,聯戶長達娃把自己聯戶單位的5戶群眾召集起來,這次不為別的,就是要實現黨的十九大精神的入戶宣講。64歲的次仁曲珍就是達娃宣講的其中一戶。當聽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時,次仁曲珍激動了起來。是啊!如今的日子變化可真大呀,仁青崗村新修了大廣場、家門外就是健身器材,老人和孩子們閑下來都愛去轉轉、走走;2011年『9·18』地震後,仁青崗村開展災後重建工作,房子從過去的土質結構新修成了磚混的大房子,乾淨的柏油路通到每家每戶屋門前。『這還不算,我們村裡還通了網絡呢!孩子們想我們了還能用手機視頻。』次仁曲珍的兩個女兒如今一個在白朗縣工作,一個在曲水縣民政局上班,她沒有想到自己老了老了,也能學孩子們趕一把時髦。

  達娃的宣講還在繼續,次仁曲珍年齡大了,但依然認真聆聽著每一個字、每一句話,因為那些話聽了她心裡高興,讓她覺得自己還有好多事能乾,還有好多勁兒使不完。習近平總書記給玉麥鄉兩姐妹回信,希望她們做『神聖國土的守護者、幸福家園的建設者』。聽完後次仁曲珍一定要給記者說說心裡話。『總書記的每一句話我聽著都那麼親切,感覺就像是說給我聽的,就像是說給所有邊境群眾聽的。這些年我們享受到了邊境補貼款、護林款,這些都是國家對我們的特殊照顧,現在我們的生活更好了,更要聽黨的話、感黨的恩情、更要堅定跟黨走,守護好我們美麗的家園。』

  生活大變樣的還有德吉和普次。德吉的大女兒和小女兒是中學教師,二女兒在拉孜縣工作。普次的兩個女兒也都是國家公務員。她們家庭年收入都在一萬元以上,日子過得美美滿滿。不過記者采訪時,德吉不在家,到拉薩走親戚去了。『以前家裡都不寬裕,出趟門也不容易。現在孩子們都工作了,收入也增加了,我們想到哪走走、看看,說去就去了。』普次心裡感慨:正是有了國家的好政策,仁青崗村的日子纔越過越紅火,越過越愜意。

  時光荏苒,變化的不僅僅是仁青崗村,還有『天路』那一端的詹娘捨哨所。『等我長大了,我也會給哨所的解放軍叔叔送菜,但是我一定要把路修好,開著車去送。』這是8年前還是小姑娘的次仁曲珍阿媽的二女兒次結許下的『豪言壯語』,如今已基本變成了現實。下亞東鄉黨委副書記旦增曲紮告訴記者,通向詹娘捨哨所的路大部分已修通。『目前還是土路,但馬上就修成柏油路了。』當前翻越雪山、穿越原始森林,走過崎嶇泥濘山路的阿媽啦們的身影依稀還在,火熱的新時代建設已奔騰向前。

  火熱的建設、火熱的變化,離不開火熱的情懷。

  受老阿媽和詹娘捨哨所官兵之間的這段30多年的軍民魚水情的浸潤,仁青崗村民擁軍、軍愛民的優良傳統還在以其他方式繼續著、接力著、延伸著。

  如今下亞東鄉開展起了綠色邊境、紅色堡壘『軍警地』基層黨組織共建,通過志願服務、慰問、文體活動等多種方式增進軍民之間的情感,增強了當地群眾反對分裂、維護穩定和邊境領土主權意識。『可以說,現在的下亞東鄉,愛國固邊模范村建設工作穩步推進,基層各項維穩工作機制更健全,擁軍優屬、擁黨愛國意識不斷增強,築牢了守土固邊的銅牆鐵壁。』旦增曲紮說。

責任編輯:孫宇
【專題】領航新征程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頻道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