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一篇《不談作業母慈子孝,連摟帶抱。涉及作業雞飛狗跳,嗚嗷喊叫》的文章刷爆了朋友圈。很多網友對文中家長因陪伴孩子做作業而鬧心、抓狂的情景感同身受。陪伴孩子寫作業已經成了越來越多家庭需要面對的情況。
上周,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查中心聯合問卷網,對1980名家長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37.1%的受訪家長每天都會陪孩子寫作業,44.2%的受訪家長平均一次陪伴時間在30分鍾?1小時。84.0%的受訪家長會因陪孩子寫作業而頭疼,63.0%的受訪家長認為陪孩子寫作業應以監督為主,必要時進行輔導。
84.0%受訪家長會因陪孩子寫作業而頭疼
『我女兒語文和英語作業都能自己搞定,但一到數學,就會錯誤百出。』在北京某高校工作的范輝(化名)女兒上小學三年級,通常孩子先自己寫作業,飯後她和老公用1小時一塊兒檢查作業、進行輔導和簽字。『小學三年級的數學主要集中在兩位數和三位數的加減法,以及認識一些圖形。這種基礎性的問題家長能指導,但難就難在怎麼教會她運算規律。有時她腦筋轉不過來,我教了很多次她還是填錯,光發火也解決不了問題,我就恨不得把自己的腦子裝她腦袋裡去』。
『每天晚上吃完飯,女兒先自己寫作業,把不會做的題目留著問我們。』張徽(化名)是一位小學教師,女兒今年剛上初二,『她理科不好,尤其是物理,一晚上兩個多小時做作業的時間,有三分之一在尋求幫助。有時我就很發愁,因為她做作業有些磨蹭,常常寫著寫著就開始發呆,要麼就去做手賬、寫日記、看課外書去了』。
調查顯示,在家長陪孩子寫作業的頻率上,最高的是每天都陪伴(37.1%),然後是一周3?4次(34.4%)和一周1?2次(19.7%)。在陪伴時間上,30分鍾?1小時(44.2%)、1小時?1.5小時(20.6%)和30分鍾以內(16.9%)較為普遍。
閆江(化名)是某外企職員,兒子上小學五年級。他和愛人在輔導兒子課業上的分工比較清楚,『老婆文科好,我理科好,我們各自輔導強項上的作業。但我兒子比較皮,學習上粗心大意,很多問題他都會,可出錯率還是很高,我們總能指出各種「低級」的小錯誤。一小時的課業輔導再加上之後的談心,一般晚飯後的時間我們就都花在這上面了』。
民調顯示,84.0%的受訪家長平時會因陪孩子寫作業頭疼,其中24.4%的受訪家長表示非常頭疼,還有16.0%的受訪家長則表示『非常愉快』。
陪做作業中哪些事情讓家長感到頭疼?孩子做作業磨蹭獲選率最高,為58.0%,其後依次是孩子馬虎,各種低級錯誤層出(48.7%),孩子知識點不掌握,老教不會(43.9%)。此外還有:孩子注意力不集中(41.2%)、作業需要家長參與共同完成(25.3%)和每天都得簽字檢查(19.9%)。
60.2%受訪家長陪孩子寫作業的初衷是了解孩子日常學習狀態
『現在我們已經不像小學輔導孩子時那樣全面了,陪她寫作業的時間也短了很多。』張徽表示,陪孩子寫作業,主要是想了解孩子日常的學習狀態。
『對於我和孩子爸爸來說,陪伴女兒做作業能讓我們和孩子有一段共處的時間。不至於孩子忙作業、我們忙工作。作業是小事,在陪伴中互相了解,互相溝通纔是重點。』范輝說。
北京某國企員工劉華的女兒今年上小學二年級,每天她也因陪孩子寫作業而煩惱。她認為,家長陪伴孩子的方式很多,比如周末參加親子活動、郊游、去游樂場,以及每天課餘之外的談心,『我認為陪著寫作業並不是最好的方法,如果過程不愉快反而讓親子關系變得不和諧』。
家長陪孩子寫作業的初衷是什麼?60.2%的受訪家長是為了了解孩子日常學習狀態,47.9%的受訪家長認為這是親自溝通的重要方式。其他還有:孩子希望家長陪伴(31.8%),沒有家長監督孩子不好好做作業(31.7%)和應學校老師要求(30.5%)。
西南大學教育研究院院長唐智松表示,對於社會熱議的陪孩子寫作業現象及其種種問題,應當撇開問題本身,站在更廣闊的視野來看,否則走不出這個『怪圈』。唐智松認為,現如今基礎教育的問題之一,就是強化了學術性的『講課——聽課——寫作業』活動,而壓縮了其他諸如文體、科學探究、社會服務等課外、校外的實踐性活動。『學生整天被束縛在學術性的理論學習中,就會反感、甚至厭惡。為了確保作業及學業質量,家長也被拉到寫作業活動中』。
- 『冷資源』助力『冰雪游』2021/01/04
- 多部門聯動 道外區再拆4.4萬餘平方米河湖『四亂』2021/09/09
- 網友爆料oner組合岳岳騙p:希望大家追正經明星2021/09/02
- 奧運冠軍張雨霏:隔離期間能打游戲太爽啦!2021/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