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國內  >  國內萬象
搜 索
最新研究表明:人類智慧關鍵在於『應變靈活性』
2017-11-21 15:37:17 來源:科技日報  作者:房琳琳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腦細胞利用率並不能決定聰明與否

  人類智慧關鍵在於『應變靈活性』

  科技日報北京11月20日電 據物理學家組織網20日報道稱,最近一期《認知科學趨勢》雜志上的新理論認為,新的神經學證據表明,人的智慧是應對變化時大腦結構網絡間靈活轉換腦區連接能力的反映。

  數百年的研究已經產生了許多關於大腦智慧如何形成的理論。一些神經科學家認為,智慧源自單一腦區或神經網絡;另一些人認為,新陳代謝或腦細胞利用率是關鍵。但美國伊利諾伊大學心理學教授阿隆·巴貝說,當我們說某人聰明時,通常指的是他們在做出決定和解決特定類型的問題方面很好。但最近,神經科學開始從生物學角度探索普遍性智慧的產生機制。

  科學家已知,大腦功能是『模塊化』的,如大腦背部枕葉內腦區可處理視覺信息,但解釋所看到的東西,需要整合來自其他腦區的信息。也就是說,要識別一個對象,必須對它進行分類,除了處理視覺信息,還需要其他腦區支持,理解概念知識和進行信息處理。

  科學家一直努力理解大腦如何組織和運作。此前人們認為,前額皮層驅動了包括規劃和組織行為在內的一般智慧。但實際上,整個大腦的結構及低高級機制之間的相互作用,是普通智慧所必需的。

  大腦模塊提供了組成更大『內在連接網絡』的基本架構,每個網絡包括多個大腦結構,當一個人從事特定認知技能時,這些大腦結構會一起激活。例如,當注意力集中於外部線索時,前額網絡被激活;當注意力集中於相關事件時,突觸網絡被激活等等。

  巴貝說,神經網絡有兩種連接機制:一種是在神經通路上磨合獲得的稱為『晶體智能』的強連接;另一種是適於推理和解決問題的被稱為『流體智能』的靈巧連接。然而,在不斷更新知識、形成連接過程中,應對變化的需求越多,大腦結構之間越容易建立連通性,且效果越好。

  雖然『靈活性』一直被認為是人腦功能的重要特征,但直到最近『靈活性為人類智慧提供基礎』的想法纔成熟起來。

  總編輯圈點

  如果你覺得大腦的潛能開發得不夠,可能是你給它的刺激還不夠多樣。這項研究告訴我們,有兩句話對智慧的習得大概能起到關鍵作用:一是『世界那麼大,我想去看看』,二是『活到老、學到老』。原來,知識更新、大腦連接重塑,是一個如此美妙的過程,它能讓人變得更聰明啊!就衝著人類大腦這種靈活性,在和人工智能的共存中,我們也能大膽說聲——穩住,我們能贏。

責任編輯:楊雪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頻道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