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6日,『中共十九大:中國發展和世界意義』國際智庫研討會在北京舉行,中國社會科學院亞太與全球戰略研究院院長李向陽在接受《經濟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隨著日益走近世界舞臺中央,中國要積極參與全球治理,積極參與規則制定,從而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推動全人類實現共同發展。
記者:十九大報告提出堅持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如何理解這一概念?
李向陽:我認為人類命運共同體是中國特色大國外交一個很重要的概念。可以說,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是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的目標,也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然要求。中國特色大國外交不僅要為中華民族自身利益服務,也服務於國際社會,為全人類謀利益。因此,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倡議為全世界發展提供了一種全新理念。這一倡議也反映出中國已經成為一個負責任的大國。回顧人類歷史,大國在發展過程中都會提出一些理念,中國提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倡議,其背景正是中國正在走近世界舞臺的中央。
記者: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一帶一路』倡議引發了世界性的關注和響應。如何理解『一帶一路』倡議對世界的貢獻?
李向陽:『一帶一路』倡議是實現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要途徑。『一帶一路』倡議不僅僅是一個經貿合作機制,其中包含了『五通三同』,『五通』也就是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三同』就是利益共同體、責任共同體和命運共同體。可以看出,『一帶一路』倡議是一個綜合性的、有完整思路的國際合作機制。
同時,『一帶一路』倡議也是一個發展導向的合作機制。在過去的全球治理體系中,有一個很重要的缺陷,就是發展缺位。在資本主義主導的300多年人類歷史進程中,只解決了15%到20%的人的發展問題,全世界近80%的人口並沒有得到完全發展。從這個層面上來說,『一帶一路』倡議是獨一無二的。因為一些發達國家過去提出的合作機制往往是區域性的,不夠開放。『一帶一路』倡議是一個開放的合作平臺,不僅對相關國家開放,也為世界各地的發展中國家和最不發達國家提供了發展機遇。
記者:如何推動『一帶一路』建設,以便為世界各國共同發展作出貢獻?
李向陽:十九大報告提出,堅持正確義利觀。我認為這就是推動『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方法。
在對外交往過程中,我們應該堅持以義為先,義利並舉。以義為先,就是讓國際社會認同中國和平發展的道路,義利並舉就是推動參與『一帶一路』建設的各方都能從中受益,得到發展。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要求的,中國企業『走出去』,要注重投資利益,更要注意好名聲、好口碑。忽視了任何一個方面,都會出現偏差,最終影響到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這一目標的實現。所以,我認為堅持正確義利觀為『一帶一路』建設指明了方向。
記者:隨著中國特色大國外交進入新時代,中國在未來的世界發展進程中將扮演怎樣的角色?
李向陽:新中國成立之後,中國與世界的關系經歷了幾個階段。早期,我們基本上游離於全球治理和規則之外。改革開放以後,我們成為了全球治理規則的遵守者。進入新時代,我們將成為全球治理和規則制定的參與者和建設者,這也與我們國家實現從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一脈相承。當然,中國不會也不想成為全球治理和規則制定的唯一主導者。但是,站在全人類的角度上說,隨著中國日益走近世界舞臺中央,我們要積極參與全球治理,積極參與規則制定,從而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推動全人類實現共同發展。
- 『冷資源』助力『冰雪游』2021/01/04
- 多部門聯動 道外區再拆4.4萬餘平方米河湖『四亂』2021/09/09
- 網友爆料oner組合岳岳騙p:希望大家追正經明星2021/09/02
- 奧運冠軍張雨霏:隔離期間能打游戲太爽啦!2021/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