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亂象猶存化解風險尚需時日
隨著互聯網金融風險專項整治工作的不斷深入,過去一年來網貸非法集資案件增速不斷回落,整體風險水平逐步下降。但專家提醒,在前期野蠻增長的背景下,網貸行業仍有不少存量風險,風險化解尚需時日。
一是網貸非法集資手法不斷翻新,投資者辨識難度、監管打擊難度大。一些犯罪分子假借迎合國家政策,打著『經濟新業態』『金融創新』等幌子,新型犯罪層出不窮、噱頭新穎、迷惑性強。不少法律界人士認為,近年來隨著金融科技的不斷發展,一些互聯網金融平臺假借區塊鏈、比特幣、ICO等新型概念行詐騙之實的趨勢值得關注。
值得注意的是,一些職業犯罪分子利用互聯網信息技術,打破地域界限,隱藏在幕後操縱犯罪,在境外注冊公司,設立資金盤,並將客戶數據服務器托管在境外。境內外不法分子相互勾結,以投資虛擬貨幣、原始股權、網絡商城、金融互助社區等名義,通過拉人頭提成等傳銷手法在境內發展投資者,利用境內投資者的信息不對稱來騙取其信任。
二是部分平臺借助協會、廣告商等背書增信,誇大甚至虛假宣傳。如8月杭州一家成立了9年的『老牌』網貸平臺『妙資金融』出現風險事件,這家平臺為首批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會員之一,目前公安機關已對該公司涉嫌非法吸收公眾存款案進行立案偵查。不少業界人士認為,網貸平臺公司通過加入協會的方式將自身包裝成正規平臺,並投放鋪天蓋地的廣告宣傳,是不少投資者受騙、放松警惕的原因之一。
據了解,還有一些不法企業為顯示『實力』,租用高檔寫字樓辦公,讓投資者知曉的業務宣傳活動從公開化、半公開化向『地下』活動轉移,利用親戚、朋友相互間的信用進行傳遞、擴散,模糊『特定對象』與『非特定對象』的法律界限。
三是部分網貸平臺的風控能力不容樂觀。金融的核心是風險,網貸平臺風控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決定著平臺能否生存、能否發展壯大、能否持續盈利,也決定著用戶投資的資金到期能否收回本金和利息。不少業界專家認為,科技與風控是小額信貸、普惠金融的關鍵,也是網貸平臺『大浪淘沙』的決勝點,但目前來看不少平臺的科技金融實力仍顯薄弱,運營成本較高。
行業『整合出清』平臺加速轉型昇級
隨著監管規則的不斷完善,網貸行業的經營日漸規范,不少平臺開始轉向供應鏈金融、消費金融等垂直領域,行業收益率日趨理性,展現出普惠金融重要組成部分的發展潛力。
——行業『整合出清』,平臺合規經營步伐加快。在深圳,經過不斷溝通准備,網貸平臺投哪網上線了廣發銀行的資金存管,目前運轉正常。按照網貸監管暫行辦法『資金存管』『備案管理』等規定,不少平臺正在加緊合規進程。融360數據顯示,截至9月20日,上線銀行資金存管的網貸平臺數量為520家,佔比由一年前的不到10%上昇為27%。
——平臺轉型趨勢明顯,推進普惠金融發展。『經過一段時間的風險整治,很多不合規的P2P平臺已主動撤出或自我糾錯。』中央財經大學金融法研究所所長黃震認為。『我們結合小微企業發展現狀,目前推出了供應鏈金融「訂單貸」等產品,借款期限2-35天,借款金額100萬元以內,利率低至10%,符合小微企業「短、小、平、急」的融資需求,目前這一產品累計交易量達到1.7億元。』廣州e貸總裁方頌說。
近期,不少平臺開始向監管要求靠攏,標的限額達標率不斷提高,向小額、分散的消費金融、信用貸、車貸等垂直領域轉型。一些平臺仍然在開展P2P網貸業務,但業務重心開始轉移,如人人貸、積木盒子等平臺,選擇拓展基金、私募、資管等理財業務,P2P網貸業務成為其眾多業務之一。不少網貸業界人士認為,網貸監管暫行辦法對於借款限額(企業100萬、自然人20萬)的硬性要求,將網貸平臺的服務范圍鎖定在面向小微群體的普惠金融范圍內。
——行業收益率日漸回歸理性,參考性不斷提昇。隨著互聯網金融風險專項整治的全面啟動,部分小微型網貸平臺逐步退出,而信譽良好、資金雄厚的大型網貸平臺更受客戶認可,其貸款收益率相對較低,在一定程度上引導整個網貸行業的平均收益率下降。據網貸之家不完全統計,2017年8月,網貸行業綜合收益率為9.49%,收益率不斷企穩。上海網貸平臺空中金融CEO賴效剛等人表示,網貸整治效果在逐漸顯現,曾經收益超高的『賭博式』投資項目已經很少,平臺收益率基本趨於合理化。
你我貸創始人嚴定貴表示,『隨著網貸行業規范度不斷上昇,網貸利率與基准利率因為資金的跨市場流動而產生更緊密的關聯,加強對網貸利率走勢和變化特征的關注,有助於監管部門參考、判斷宏觀經濟的變化趨勢。』
細化行業監管規則減少監管套利空間
在目前持續推進互聯網金融風險專項整治行動的同時,不少業界人士建議,進一步細化網貸行業監管規則,同時減少區域監管差異、降低可能產生的監管套利,探索完善網貸征信體系等配套基礎設施,促進行業的健康穩定發展。
微眾銀行行長李南青認為,小額信貸、普惠金融潛力巨大,但關鍵點還是在於風控和科技。借助大數據等科技手段,挖掘信息、搭建技術平臺和模型算法,微眾銀行目前注冊客戶已達2749萬人,總資產666億元,貸款餘額981億元。微眾銀行的主要產品『微粒貸』兩年來累計發放貸款達3600億元,總筆數4400萬筆,筆均放款只有8200元。
新聯在線COO陳智誠表示,網貸行業進入深度洗牌期,優勝劣汰的趨勢越發明顯,部分平臺在風險管理、資產儲備等方面都不具備可持續發展能力,面臨退出與轉型的雙重夾擊,可能會進入風險期。
談及網貸行業發展趨勢,中國人民銀行參事盛松成認為,網貸行業將經歷一個大浪淘沙的過程,大部分網貸平臺面臨發展轉型壓力。未來網貸平臺的核心競爭力將體現在資產的篩選與甄別、風險的管理與控制方面,只有具備較強風控能力,並真正與實體經濟(主要是小微經營、個人消費等)融資需求相結合的網貸平臺纔能獲得可持續發展。網貸平臺自身也將做強做大,將發展出一批專業化平臺(如專做小額消費貸款的平臺)和一批全能型平臺。平臺將更加注重資金運用端的風險防控。
- 『冷資源』助力『冰雪游』2021/01/04
- 多部門聯動 道外區再拆4.4萬餘平方米河湖『四亂』2021/09/09
- 網友爆料oner組合岳岳騙p:希望大家追正經明星2021/09/02
- 奧運冠軍張雨霏:隔離期間能打游戲太爽啦!2021/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