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箭發展藍圖描繪30年後航天運輸
科技日報北京11月16日電 記者16日從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一院獲悉,根據該院規劃的航天運輸系統發展藍圖,到2045年,我國航天運輸系統將處於國際領先地位,空間運輸方式將出現顛覆性變革。
作為中國運載火箭的搖籃,一院近日發布了《2017—2045年航天運輸系統發展路線圖》學術成果。
按照規劃,2020年長征系列主流運載火箭將達到國際一流水平,面向全球提供多樣化商業發射服務。其中,低成本中型運載火箭長征八號實現首飛,在役火箭完成智能化改造,商業固體運載火箭與液體運載火箭可為用戶提供『太空順風車』『太空班車』『VIP專車』等商業發射服務。
2025年前後,可重復使用亞軌道運載器研制成功,亞軌道太空旅游成為現實。同時,空射運載火箭將快速發射能力提昇到小時級,智能化低溫上面級投入使用。運載火箭將有力支橕空間重大基礎設施建設、空間站運營維護、無人月球科考站建設等。商業航天方面將建成集地面體驗、商業發射、太空旅游、軌道服務於一體的系統體系。
2030年前後,我國重型運載火箭將實現首飛,為載人登月、火星采樣返回等提供支持。以火箭發動機為動力的兩級完全重復使用運載器將誕生,航天運輸系統水平和能力進入航天強國前列。
2035年左右,運載火箭實現完全重復使用,以智能化和先進動力為特點的未來一代火箭完成首飛,高性能智能化空間運輸系統得到廣泛應用。
2040年前後,未來一代運載火箭投入應用,組合動力兩級重復使用運載器研制成功,核動力空間穿梭機出現重大突破。運輸工具能有效支持大規模空間資源勘探和開發,小行星采礦和空間太陽能電站有望成為現實。
2045年,組合動力單級入軌重復使用運載器研制成功,新型動力進入實用性開發,天梯、地球車站、空間驛站建設有望成為現實。在先進運輸系統支持下,針對太陽系內行星、小行星、彗星等目標的探索有望常態化、規模化開展。
- 『冷資源』助力『冰雪游』2021/01/04
- 多部門聯動 道外區再拆4.4萬餘平方米河湖『四亂』2021/09/09
- 網友爆料oner組合岳岳騙p:希望大家追正經明星2021/09/02
- 奧運冠軍張雨霏:隔離期間能打游戲太爽啦!2021/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