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雙十一』網絡購物銷售額持續增長。據有關機構統計,僅2016年11月11日當天,全網交易總額超過1770億元,同比增長了44%。很多消費者都加入到『雙十一』網購『狂歡』隊伍,希望從集中促銷活動中得到實惠。然而,在電商頻頻傳來捷報的同時,各類消費問題卻層出不窮。
不可否認的是,網絡購物逐年增長的同時也帶來諸多糾紛,由此引發的網絡購物合同糾紛已經成為法院案件審理中的『重頭戲』。北京市朝陽區法院統計,每年『雙十一』期間所產生的網絡購物合同糾紛比其他各月增長30%左右。
那麼,消費者在網絡購物中都需要注意哪些『陷阱』呢?
『雙十一』之所以屢屢創造銷售奇跡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價格優勢,一般網絡商家都會把一年中商品的最低價放在『雙十一』。但部分電商平臺某些商品在『雙十一』促銷前先漲價,在促銷當天降價,實際上價格持平甚至上漲,促銷活動名不副實,消費者購買這些商品並沒有得到實惠。
中消協調查發現,天貓平臺某品牌女包在2016年10月23日?11月11日記錄時間段中,存在標價上漲情形,從1199元漲至1499元,隨後11月11日標價下降為1348元。京東平臺某品牌床品套件從2016年10月29日?11月11日記錄時間段來看,價格上漲幅度很大,標價由299元漲至1199元,而11月11日當天降為439元。
業內普遍認為,價格欺詐案件在『雙十一』期間出現最為集中,眾商家促銷活動的玩法越來越復雜,不實的促銷往往讓消費者陷入欺詐陷阱。
有業內人士表示,雖然2016年『雙十一』前,國家發改委、工商總局等多部委相繼出招,對『雙十一』進行了全方位的規范,然而依舊有不少商家利用促銷欺騙消費者。
此外,近年來,在電商促銷中,線上線下存在差別供貨問題,而專供線上銷售的商品被稱為『電商專供』。這讓消費者很難真正比價獲得實惠,同時也被『專供』商品耍得團團轉。
中國電子商務中心主任曹磊表示,所謂『電商專供』商品,是指生產企業專門為電商打造且只在網上交易平臺流通,與實體店銷售產品型號略有差別的產品。其特點有二:銷售渠道單一,只在網絡上銷售;價格優惠。
『「電商專供」商品與實體店銷售的產品看似一模一樣,仔細看會發現顏色、內件配備或某些功能存在差別。實際上,該類商品通常按照實體店的某種產品型號做出某些改動,多數情況是為了節約成本,所以較實體店一般價格低一些,當然質量會差一點,可以說一分價錢一分貨。「電商專供」商品一般在服裝、電器、鞋帽、箱包等品類較多,消費者要擦亮眼睛。』曹磊說。
不僅如此,與往年不同,今年的電商促銷活動更加考驗消費者的『智力』。預售、各類滿減紅包、直降紅包、返現券等優惠券以及7天或30天保價政策等,讓消費者『傻傻算不清』。
具體來看,今年阿裡有意引導消費者和商家參與預售,包括京東、蘇寧等皆加大了商品預售的比例。預售活動從10月20日開始,持續到11月10日,結合定金膨脹吸引消費者提前下單鎖定商品。
不可否認的是,在經歷了幾次『雙十一』當天網站進不去,支付不成功等系統癱瘓後,預售模式的出現較好地解決了由於流量過大導致的系統癱瘓,同時也給了商家更加精准的銷售預估。但是,有商家在預售環節玩起了花樣,各類眼花繚亂的預售活動讓消費者苦惱。
有消費者表示,近日在網上預定了一款商品,並且已經交了定金,後來不想買了,連找地方退定金的地都沒有,不僅規則復雜讓人難懂,而且還設置了許多限制。預售的商品必須單獨購買,無法合並訂單,想要得到優惠,需買一些並不需要的東西『湊單』,實際上並未省錢,就算湊單獲得優惠幅度也並不如想象的大,因此已經引發消費者的吐糟了。
『一般來說定金不退,訂金能退,而很多商家預售中需要消費者支付的基本上都為「定金」。雖然定金可翻倍看似十分優惠,但如果消費者在支付尾款前不想購買了,則定金不退還,這定金就打水漂了。』曹磊說。
針對『眼花繚亂』的『雙十一』,資深人士建議消費者要理性對待網絡購物,理性看待網絡購物中的『價格戰』、優惠折扣和華麗的宣傳,不要盲目從眾。同時呼吁廣大電商要規范價格機制和網絡宣傳,嚴格按照法律規定進行標識和描述。網絡平臺應盡到更多的監管審核義務,從消費者的利益出發,保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營造更加公平誠信的網絡購物環境。
鏈接
想要愉快買買買,『防坑攻略』請收好
網購是非實體店現場購物,業內提醒消費者理性消費的同時,請務必注意以下幾點:
一要注意網店主體資格,即網購時要關注網店是否證照齊全,合法有效。比如『天貓』店都可以在店鋪信息裡查詢網店的營業執照,而且很多網店都有工商紅盾標志;另外,現在全省都在開展放心消費活動,很多信譽良好的網店都還展示有放心消費標志。如果一定要在不需要申領證照的網店選購,也請盡量通過網絡購物平臺購買。
二要防范誇大宣傳。不要輕易相信秒殺、超低價、限時特惠等促銷宣傳,要注意查看促銷優惠的具體條款,特別是以縮小字體出現的免除經營者責任或增加消費者義務的條款;在下單前要關注網購商品的價格變化,最好能貨比三家,不要被明顯低價所誤導,也不要被虛假折扣所迷惑。
三要注意查驗貨物。『雙十一』期間交易量巨大,給店家和快遞都造成壓力,容易忙中出錯,消費者收到貨物時要注意驗收。外包裝是否完好,貨品是否無損,是否有缺件或發錯貨品的情況。特別是要注意及時收貨,如果覺得對商品不滿意或不合適,也可以在商家承諾的期限內退換貨。
四要注意保留相關憑證。網購是非現場購物,因此保留交易相關信息和交易憑證尤為重要。要注意保存與商家的交易內容、聊天記錄、商品規格、型號民、功能和價格、商品交易訂單等信息頁面,金額較大的商品應主動索要發票作為購物憑證。付款時最好使用正規的第三方支付渠道進行支付。發生消費爭議時可以據此向商家、交易平臺交涉,必要時可以向職能部門投訴。
此外,要警惕一些『特價、缺貨』的促銷。促銷活動期間,一些店鋪裡『特價商品』經常收款後不發貨,賣家的解釋是『缺貨』、『售罄』或者『備貨不足』。消費者購物前應先向賣家了解商品存量情況,並就送貨時間、退換貨手續等問題達成協議,並注意保存好聊天記錄,避免日後發生糾紛。
(綜合自:工人日報、北京日報、搜狐科技、浙江在線、人民網)
- 『冷資源』助力『冰雪游』2021/01/04
- 多部門聯動 道外區再拆4.4萬餘平方米河湖『四亂』2021/09/09
- 網友爆料oner組合岳岳騙p:希望大家追正經明星2021/09/02
- 奧運冠軍張雨霏:隔離期間能打游戲太爽啦!2021/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