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國內  >  國內要聞
搜 索
一位環保局長的生態補償賬:誰保護 誰受益
2017-11-01 09:33:44 來源:人民日報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改善農村人居環境

  一位村民眼中的『美麗與鄉愁』

  鄉愁是美麗的,更是生態的。貴州省安順市西秀區浪塘村村民周瓊說,四年前,浪塘村有點『爛』,污水亂排、畜禽亂跑、糞草亂堆,『雖然這裡生這裡長,但並不喜歡這樣的環境,出去就不想回來』。

  如今,整治後的浪塘,有生態濕地、小橋流水,村莊整潔,走出去的周瓊,又從城裡回到村裡,建房搞起了農家樂。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強化土壤污染管控和修復,加強農業面源污染防治,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行動。農村之新之興,在於富而美。這幾年,我們著力實施「四在農家·美麗鄉村」六大行動計劃,從水、電、路、訊、房、寨六個方面系統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十九大報告更加堅定了我們的信心,我們將堅定不移地做下去。』安順市委常委、西秀區委書記郭偉誼說。

  浪塘村的變化只是一個縮影。西秀人居環境整治工程於2015年12月啟動,將城市、鄉鎮、農村規劃三圖合一,量體裁衣、量力而行。

  針對污染防治,西秀區通過實施『戶分類、村收集、鎮轉運、區處理』的四級聯動模式,實現城鄉垃圾治理一體化。通過統籌城市環衛設施布局,將城市垃圾治理體系延至農村。綜合考慮鄉鎮地域范圍、垃圾數量、運輸成本等因素,給14個鄉鎮建垃圾轉運站、配垃圾轉運車,實現及時收納、轉運、壓縮、處理。

  每到節假日、周末,總是游人如織,先行一步整治的浪塘,嘗到了環境變美、產業變多、村民變富的甜頭。

  加強固體廢棄物和垃圾處置

  一個小鎮的洋垃圾阻擊戰

  過去數千家賣舊服裝和舊裝扮的檔口已關閉,一些銷售、加工和存放洋垃圾的臨時棚寮被拆除,鎮上村裡處處可見『整治非法加工經營舊服裝』的標語……日前,記者來到以往靠洋垃圾生財且『聞名』的廣東陸豐碣石鎮,發現這裡的洋垃圾舊服裝產業已風光不再。

  碣石鎮地處沿海,毗鄰港澳,據當地老人介紹,上世紀80年代初,少數漁民利用出海往返港澳地區之便,帶回一些舊服裝,當地有人將走私來的舊衣服『翻新』,以名牌『外貿尾單』的名義在網上翻倍售賣,並逐步形成洋垃圾走私、運輸、翻新、銷售完整產業鏈。據估算,人口近30萬的碣石鎮,直接從事洋垃圾服裝經營的一度有萬餘人,賣出舊服裝上億件。

  一位該行業從業人員透露,這些來歷不明的舊衣服,在很多作坊只是用洗衣機簡單洗洗,熨燙後就在網上銷售或發往外地服裝市場,很多根本就沒消毒。而記者從衛生防疫部門了解到,不少洋垃圾含大量致病病原體,無法通過一般洗滌方法殺滅,極易造成人體腸道、呼吸道等方面疾病,嚴重危害公共衛生安全。

  去年6月以來,廣東開始對碣石鎮非法加工經營洋垃圾舊服裝問題進行全面打擊整治。今年7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禁止洋垃圾入境推進固體廢物進口管理制度改革實施方案》,要求全面禁止洋垃圾入境。碣石鎮的洋垃圾治理,有了徹底好轉。

  目前,陸豐市組織公安、交通、海防打私、環保、市場監管等執法力量,分成陸上、海上兩個行動小組,對碣石灣海域和周邊路段實行24小時不間斷巡查監控,嚴防洋垃圾非法流入;公安、郵政、商務等部門,嚴查運輸、貯藏、郵寄、托運等環節的違法違規行為,嚴防洋垃圾舊服裝通過物流或快遞非法流入、流出。截至目前,碣石地區共清理洋垃圾門店3279間次,拆除儲存、加工、經營棚寮3017間,累計收繳舊服裝6018.5噸,專項整治行動取得明顯效果。

  下一步,如何防范洋垃圾產業死灰復燃,還需各方持續不斷地努力。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加強固體廢棄物和垃圾處置。陸豐市委、市政府表示,將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為契機,鞏固整治成果,堅決堵住洋垃圾舊服裝流通通道,同時建立健全打擊整治洋垃圾舊服裝常態化管理機制,防止非法加工經營活動回潮反彈。

首頁  上一頁  [1]  [2] 

責任編輯:孫嵐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頻道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