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國內  >  國內要聞
搜 索
發展有『溫度』 幸福有『質感』
2017-10-31 09:08:57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教育、就業、收入、社會保障、脫貧、健康、安全……這些關系到每個中國人切身利益的話題都寫進了黨的十九大報告,『民生』成為高頻詞匯。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背景下,一個位居世界第二位的經濟體如何進一步發展?怎麼評價發展成果?一些代表和專家表示,十九大報告對這些問題的論述,彰顯著大國發展的溫度和對人民生活的關切。

  發展追求高質量

  十九大報告指出,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正處在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攻關期。

  這一轉向的界定意味著什麼?清華大學教授白重恩說,從『高速』到『高質量』、從『增長』轉向『發展』,這與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相符合。『增長是經濟總量的增長,而發展的內涵更加豐富,其要義是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實現更平衡更充分的發展。』

  從對整體經濟的定位到對每個民生議題的論述,有溫度的發展成為十九大報告帶給許多人的印象。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研究員劉向東向本報記者分析,改善民生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補短板』的重要內容和目標。伴隨著人們需求的昇級,尤其是在醫療、教育等公共服務領域,『補短板』更為緊迫。這在發展上就體現為更加追求質量和效益,從解決溫飽到『更有溫度』,讓人們過上更加體面的生活。

  『多謀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懮。』十九大代表、漳州市委書記檀雲坤說,我們要堅持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用很有限的資金做群眾最急需解決的事情,增強經濟社會發展的全面性平衡性協調性,讓群眾更有獲得感、讓投資更有效。

  保障取得新進展

  『在幼有所育、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不斷取得新進展。』十九大報告如是表述。提供全方位的保障和服務,正是各領域在做的事情。

  『這5年,沒有一個孩子因家庭困難而輟學的目標基本實現,這是了不起的成就。』教育部部長陳寶生說,5年時間,我國用於教育的投入由2萬億元突破了3萬億元,正在邁向4萬億元大關,教育投入佔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一直保持4%。

  世界上最大的社會保障安全網也已建立。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部長尹蔚民介紹,現在我國養老保險覆蓋率超過90%,全民醫保已經實現。『一個13億多人口的發展中國家,在基本養老和基本醫療方面,覆蓋面能夠這麼大,為世界所贊嘆。』尹蔚民說。

  而在關系每個人的健康問題上,國家衛生計生委主任李斌介紹,目前80%以上的居民15分鍾內就能到達最近的醫療點;中國人也有了自己的家庭醫生,其簽約服務已經覆蓋4.3億人;個人衛生支出佔衛生總費用的比重降到30%以下,也是近20年來的最低水平。

  『一件事情接著一件事情辦,一年接著一年乾。』十九大代表、天津市便民專線服務中心第一黨支部書記楊汝倩說,十九大報告中的這句話讓她備受鼓舞,要立足崗位紮實工作,努力把群眾的事一件件辦成。

  滿足人們新期待

  『中國教育個子大了,骨架壯了,顏值高了,排位靠前了。』陳寶生說,但在教育這樣快速發展的背景下,也出現了『擇校熱』、低齡『留學潮』的現象。從『想上學』到『想上好學』,正是新時代背景下人們的需求發生質量型轉變的體現。中國社會的發展,面臨著如何滿足人們新期待的問題。

  新期待下,一串民生紅包呼之欲出。以教育為例,陳寶生介紹,到2020年,普惠性幼兒園要從現在的60%多增加到80%以上;高中階段教育則要全面普及,毛入學率達到90%以上。

  對於社會普遍關注的老有所養問題,尹蔚民則指出,要按十九大報告要求,實施全民參保計劃,動員未參保人員參加養老保險制度;同時要通過基本養老保險的全國統籌、養老保險基金的投資運營等方式,解決養老保險基金可持續發展問題。

  劉向東認為,百姓的新期待向政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要提供高質量的供給,這既需要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也需要改善營商環境,讓企業在市場競爭中以產品取勝;另一方面,發展要兼顧效率與公平,解決東西部、城鄉之間的協調發展問題,改善整體投資和消費環境。此外,政府也要在辦事中提高管理效能和服務水平,推動治理體系現代化。

責任編輯:孫嵐

【專題】十九大時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