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國內  >  國內萬象
搜 索
以『光』劃線 重器不差毫厘
2017-10-31 09:08:58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絕活看點】堅守航天領域25年,以手工劃線為精密航天鑄件做『體檢』,檢測精度超過0.1毫米;發明『光線劃線器』,突破檢測『盲區』,破解行業難題。

  一張圖紙、一個鑄件、一把標尺、一根劃針……中國航天科工三院159廠車間內,劉文京(見圖,肖楊攝)站在操作臺前,凝視著牆上的設計圖,不時低頭計算些什麼,手中鉛筆在紙上沙沙作響。拿定主意後,他轉身操作吊車,調准角度,將一個一米多高的鑄件,小心翼翼地放在V形鐵架上。

  『在劃線師傅的世界裡,沒有絕對的方和圓,任何鑄件都有偏差,即使只有0.1毫米甚至更少。』劉文京手上這個鑄件,瞧外觀其貌不揚,朝裡看卻大有乾坤:凹陷處、凸起處、平面、曲面、棱角面……像這類復雜鑄件,即使是最精密的掃描儀,也無法洞悉全貌。只能靠人工操作,以點劃線,抽絲剝繭,將萬千世界歸於毫厘,測出那萬分之一的偏差。

  說話間,劉文京已找到用於劃線的『基准點』,選定標尺,拿起劃針,定點、落尺、下針、劃線,目光專注,走筆穩健。乍一看,劃線後的鑄件表面平滑依舊,不落痕跡,而循著陽光反射處望去,卻見無數條銀色細線交織輝映,一張『3D圖紙』躍然眼前。『這個鑄件有3處值偏差超過0.5毫米,不在允許公差值范圍內,需要再加工,鑄件模具也得調整。』劉文京給鑄件作出了『體檢報告』。

  給航天鑄件劃線,劉文京乾了25年。作為廠裡的首席技師,車間裡很多精密鑄件都要經過他的手,纔能放心生產。為什麼要劃線?原來鑄件都有收縮率,即便出自同一模具,不同鑄件也會因變形而千差萬別。劃線的目的就是對鑄件進行『掃描』,將實物上點與點、線與線的關系,與圖紙作比對,測出差值。

  航天鑄件,差之毫厘,失之千裡,對劃線精度要求極高,需要控制在0.1毫米之內。況且,鑄件數據浩如煙海,有的光圖紙連在一起就有20多米長。如此浩大的工程,非行家裡手不能為之。『這就需要吃透設計圖,對它的形狀、結構、尺寸、工藝爛熟於心。這既考驗記憶力,也考驗知識和經驗。』劉文京說。

  鑄件內部結構復雜多變,測量時難免遇到工具觸及不到的『盲區』。為此,劉文京發明了一款『光線劃線器』。『你看那個艙體,內部結構既深且雜,現有幾十種儀器都探測不到。』記者向艙體內部看去,果然別有洞天。這時,使用劉文京發明的光線劃線器,只需以設定好的距離和角度轉動光源,通過光線打到的實際位置,就能判斷鑄件偏差情況。用『光』來劃線,在業內可謂創舉,這讓很多難題迎刃而解,劉文京也多了一項國家專利。

  在車間工人眼裡,除了劃線,劉文京的『絕活』不計其數,是名副其實的『千手巧匠』。比如,能根據成百上千種機械材質的生產要求,磨出差別極小的鑽頭;鉚接零件時,他每次都能將縫隙控制在0.1毫米內……『我1992年來到廠裡,車間所有工作都乾過,但最喜歡的還是劃線這種「硬骨頭活兒」。』

  為啥有這底氣?『苦乾是基礎,方法是關鍵,苦乾不如巧乾,敢於創新,找准途徑,就能事半功倍。劃線是這樣,任何事都是這樣。』劉文京說。

責任編輯:孫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