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國內  >  地方新聞
搜 索
山西有機旱作發力正當時 進軍功能農業前景光明
2017-10-30 16:12:20 來源:山西日報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有機旱作發力正當時

  功能農業是我省特色現代農業的突破口,如何發展?怎樣壯大?

  要在推進功能農業發展上實現重大突破,把產品調特、品質調高、產業調強、結構調優。這是省委省政府立足省情大力推進農業發展,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主要舉措之一。走有機旱作農業路子也是我省現代農業的發展戰略和方向路徑,立足有機旱作全面推動功能農業發展可謂正當其時。有機旱作在發展功能農業中擔任什麼角色?具有多大潛力?本報特邀我省旱作節水技術研究與應用專家,省農科院副院長王娟玲對這些問題作了闡述點評。

  溝多坡廣乾旱少雨——發展有機旱作勢在必然

  眾所周知,作物栽種離不開土地和水資源,它決定著作物產量高低和品質優劣。作為農業命脈的土地、水資源在我省是個什麼狀況呢?

  我省地處黃土高原,境內溝壑縱橫,地貌以山地、丘陵、高原、盆地、臺地等為主,全省耕地面積7205.5萬畝,旱地面積佔70%左右,坡地佔到43%;全省地域屬於溫帶大陸性氣候,年平均水資源總量123.8億立方米,僅佔全國的0.4%,畝均水資源量為141立方米,僅相當於全國平均水平的1/10。

  和具有先天稟賦的農業發達省份相比,我省顯然先天『發育』不足,地處內陸的乾旱省份,人們不禁要問:我省做強農業的出路在哪裡?

  神池縣是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境內緩坡丘陵多,風大、氣溫低、降水少、無霜期短。該縣大力發展旱作農業,推廣使用省農科院研發的滲水地膜谷子穴播技術,取得顯著成績,旱作谷子成了當地農民擺脫貧困的支柱產業。八角鎮川口村的村民白權厚對記者說:『我今年種了30畝谷子,經科技點化黃谷子變成了名副其實的「金谷子」,一年下來收入6萬多元,是谷子幫我摘掉了貧困帽。』

  『土地和水資源是制約農業的兩道「緊箍」,立足我省特有的地理氣候條件,大力發展有機旱作農業,是我省全面進軍功能農業,打造特色農業強省的必然路徑。』省農科院旱地研究中心主任翟廣謙對記者說。正因為乾旱少雨,纔使我省境內的東部高山地區、西部黃土高原地區、中部串珠狀盆地區成為有機旱作的理想之地;正因為山高溝深,形成生產有機生態食品的天然屏障,纔有了『雜糧王國』『黃金養殖帶』『優質糧果帶』的美譽。

  專家點評:

  我省農業『一短一長』,『一短』是坡多溝廣,乾旱少雨,生態脆弱;『一長』是特色旱作農產品種類繁多,在大宗農產品受國際衝擊的情況下,有明顯的競爭優勢,此優勢正是『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優勢,我省要實現特色農業提質增效,可持續發展,就必須『揚長補短』,走有機旱作之路。有機旱作不僅僅包括技術層面,更應體現綠色、健康、生態、良性循環、可持續的發展理念和方式,人類不僅要增強耕地的生產能力,還要注重綠色健康農產品的生產,更要優化農業的生態環境,實現生產與生態的互惠,人與自然的和諧,可以說發展有機旱作就是打造農業的綠水青山。

  旱作作物質優性特——進軍功能農業前景光明

  小米具有滋養腎氣、清虛熱及安眠等功效;高粱可用來治療食積、濕熱、小便不利等病癥;燕麥自古入藥,具有補益脾胃、止虛汗和止血等功能……凡此種種,我省旱作作物的品種和功效不一而足。

  這些具有豐富營養和養生保健功能的優質雜糧、乾鮮果、中藥材,絕大部分都生長在我省地形復雜、乾旱少雨的黃土丘陵區,可以說,正是有機旱作在偏遠地區的推廣和應用,纔孕育出旱作作物優良的品質和功效。

  陽曲縣凌井店鄉河村是典型的黃土丘陵區,原來是一個生產水平低、抗災能力弱的貧困村。隨著我省旱作節水高效農業綜合配套技術的不斷運用,特別是高效作物『補?』移栽藝機一體化技術的示范推廣,使這個村的農業生產條件顯著改善,生產技術水平、抗災能力和機械化程度都大幅提昇,旱地土豆、谷子、甘藍、玉米作物平均增產幅度明顯,且品質優良。

  在9月份的『中國雜糧產業暨有機旱作農業發展研討會』上,中國農科院作科所黨委書記孫好勤說:『山西雜糧種類豐富,質量優異,在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深入推進的大背景下,加快雜糧和有機旱作農業發展不僅條件具備,而且時機已經成熟。』

  2017年,我省提出要在推進功能農業發展上實現重大突破,把產品調特、品質調高、產業調強、結構調優。近日,我國又出臺了《關於創新體制機制推進農業綠色發展的意見》,明確指出要加快劃定糧食生產功能區、重要農產品生產保護區,認定特色農產品優勢區,明確區域生產功能。這些無疑給我省發展特色農業帶來利好,也給有機旱作指明了方向,進軍功能農業的前景可謂一片光明。

  專家點評:

  功能食品應有的營養、感覺、調節生理活動等功能,正是有機旱作作物的特性,也正好契合了功能食品(農業)的要求,勘做功能食品(農業)的最佳載體。這些農產品抗旱寒、耐瘠薄,適宜在山旱地、坡耕地種植生長,溝壑縱橫,山高坡陡,正好打造綠色健康產品。綠色+功能將大大提昇產品技術含量和附加值,讓人們吃得安全且健康。功能屬高端固然重要,綠色是基礎也必須保證,二者應同步走,纔能發生1+1大於2的效果,在我省也只有依托有機旱作纔能保綠色、促功能。

  強化質量打造品牌——讓更多山西農產品走向全國

  在追求綠色食品,健康飲食的今天,富含鈣、鐵、硒等微量元素的食材,已成了飲食消費的新風尚。『從吃得飽,吃得安全,到吃得健康』已經成為人們的新追求,功能農業成為農業發展的一個新興而誘人的方向。

  位於鄉寧縣的山西琪爾康翅果生物制品有限公司生產的『琪爾康』牌翅果油是一種純天然有機保健食品,具有提高免疫力,延緩衰老的作用,暢銷大江南北。其生產用的原料作物全部依照有機旱作方式來進行,且全部來自自有基地,企業生產銷售形勢良好。董事長張連水說:『產品品質是一個企業發展的基石,搞農業不能急功近利,要立足長遠打造金字招牌。』

  一方面是企業家的積極探索,一方面是政府層面的產業政策支持。10月份,全省有機旱作農業現場推進會發出明確信號,我省要在農田、科技、品種、基地等方面出臺相應政策和措施,加快培育服務能力強、范圍廣、市場化規范運營的有機旱作農業新型經營主體,為發展功能農業提供有力支橕。同時,我省將培育有機旱作『三品』700個,申報登記農產品地理標志產品10個,積極打造『山西小米』『山西陳醋』兩個省域公共品牌,把『太行小米』『呂梁紅棗』『運城苹果』等區域公共品牌叫響。據了解,省農業廳還出臺了計劃,連續5年開展山西功能農產品品牌建設活動,助推功能農業邁上新臺階。

  隨著我省各項惠農政策的不斷落地,有機旱作農業將在功能農業上全面發力,會有更多的山西農業品牌走出娘子關,走向全國。

  專家點評:

  現階段的功能農業屬高端農業,功能食品屬一流的高端產品、特殊產品、個性化高附加值產品,應該走精、專、特、優的路子,實施規模和質量控制戰略。全省要一盤棋,要突出山西的大特色,更要突出區域的小特色(傳統、地標等),實現差異化、多元化發展。在功能食品(農業)發展初始做好高端產業定位、高層次頂層設計、高起點規劃布局,把特色做『特』,把優勢做『優』,效益和品質並重,樹立起山西功能食品的良好信譽,堅決避免檸檬市場效應,絕不讓劣幣驅逐良幣,真正立足長遠,培育出健康的健康產業。

  本報記者李全宏文/圖

責任編輯:孫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