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世界上最大的兩個經濟體,中美兩國經濟總量佔世界三分之一、人口佔世界四分之一、貿易總量佔世界五分之一。雙方互為最大的貿易伙伴,中國在美國的影響力逐漸加深,同時范圍越來越廣,從經貿延伸到美國人生活的方方面面。
美國是中國的第一大出口市場,如果要講到中國在美國的影響力,就不能不提中國制造。的確,現在在美國,很多人頭上戴的、身上穿的、腳下踩的,都是中國制造。

但是如果我們把眼光再放高一點,就會發現,如今在美國的中國制造,影響力絕不僅僅是如此。比如各種電子設備、汽車配件,再比如這些高樓大廈上的中央空調,比較高端的非電型中央空調,中國廠商的市場佔有率已經達到了40%。現在中國出口美國產品中,以價值論,機電產品佔到了約一半,紡織等日用品佔比已經降到了三分之一以下。

換個角度,我們會看到更多的不同。波音飛機是美國的拳頭產品,但幾乎所有的波音飛機都少不了中國配件。一些機型,中國配件的佔比率已經達到了30%以上。的確,現在中國制造和美國制造已經進入到一種『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利益交融的狀態。

艾奧瓦州是美國的糧食主產區,也是習近平主席1985年第一次訪問美國重點考察的地方。那個時候的秋天,秋收的季節從空中俯矙,你會看到不同的作物組成一副五顏六色的拼圖。但是現在,放眼望去,都是整整齊齊的大豆田。美國地表外貌的改變,源於中國人民生活改善所帶來的巨大市場需求。中國人多吃肉,美國人就多種豆。大豆是中國養殖業飼料的主要來源。近年來,隨著中國人肉食攝入量的增加,使得中國成為世界第一大的大豆進口國,而美國作為世界第一大的大豆生產國,總產量的40%、出口量的60%銷往中國。

大豆貿易雖然大,卻只是整個中國需求的一小部分。最近十年,美國對中國出口年均增長11%。除了大豆等農產品,美國出口的26%的波音飛機、16%的汽車、15%的集成電路目的地都是中國。
2016年中國對美國的投資超過了456億美元,使中國對美國有形資產的長期投資首次超過1000億美元,而雙邊貿易對於美國國內就業拉動就更多了。按照美方統計,2015年,對華出口貿易為美國創造了91萬個就業崗位。據牛津研究院估算,2015年,美自華進口商品拉動了美國國內生產總值0.8個百分點,帶動了180萬個就業崗位。

龐大的貿易數字和互相交融的經濟模式為中美之間帶來了海量的人員交流。2016年,有266萬中國游客訪美,在美人均消費約8000美元,為美國帶來的總收入超過210億美元。2016年中美互訪總人數突破500萬,平均每天有1.3萬人往返於太平洋兩岸,平均每17分鍾就有一架航班起飛往返於兩國之間。

?如果我不特別告訴你,你很難相像這樣的一家火鍋連鎖店實際上是位於美國的紐約。目前,在美國,所有的中餐館數量達到五萬多家,這是什麼概念,在美國似乎隨處可見的麥當勞和肯德基,全部加起來,也大約只是這個數量的三分之一。目前,調查顯示,美國有93%的成人吃過中餐,39%的人喜愛中餐。中餐在美國每天能賣出250萬份,年銷售額超過210億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