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20日,十九大代表、湖北省黃石市委書記馬旭明做客新華訪談。新華網陳延特攝
新華網北京10月20日電(記者 王萍)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提出,深化改革加快東北等老工業基地振興,發揮優勢推動中部地區崛起。作為老工業基地之一的黃石市如何貫徹落實?需要克服哪些主要問題?十九大代表、湖北省黃石市委書記馬旭明20日做客新華訪談就此展開探討和交流。
馬旭明表示,黨的十八大以來,在新發展理念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引領下,黃石工業發展初步實現了從『地下到地上』、『黑色到綠色』、『制造到創造』轉變,有色金屬、水泥建材等傳統工業正在加速轉型昇級,電子信息、裝備制造、新能源汽車等新興產業正在迅速發展壯大。當前,黃石工業發展正處在戰略機遇疊加期和轉型昇級關鍵期。『十三五』時期,要想實現工業進一步騰飛,必須著力克服四個方面的問題。
以下為訪談主要內容。
主持人:
十九大報告中提到,必須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作為傳統工業強市,黃石工業發展的現狀如何?『十三五』期間,黃石工業進一步騰飛要克服哪些主要問題?
馬旭明:
黃石位於長江中游南岸,擁有3000多年礦冶文明史、100多年開放史和67年建市史,是華夏青銅文化的發祥地之一,也是近代民族工業的搖籃。黃石因礦設廠、因廠建市,這裡誕生了中國第一家鋼鐵聯合企業、第二家水泥廠,湖北省最早的鐵路、最早的電廠、最早的煤礦也都誕生於黃石。黃石曾被譽為『工業糧倉』,是一座典型的資源型城市、老工業基地。
進入21世紀以來,隨著礦產資源瀕臨枯竭以及新型工業化的快速發展,黃石與許多資源型城市一樣,由於產業結構、生態環境、民生欠賬等因素,工業發展逐步進入了爬坡期、轉型期。
黨的十八大以來,在新發展理念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引領下,黃石工業發展初步實現了從『地下到地上』、『黑色到綠色』、『制造到創造』轉變,有色金屬、水泥建材等傳統工業正在加速轉型昇級,電子信息、裝備制造、新能源汽車等新興產業正在迅速發展壯大。比如,百年鋼企新冶鋼生產的特鋼就應用於『神舟、嫦娥、天宮』系列航天產品以及C919國產大型客機上;百年老廠華新水泥獨創技術,把城市垃圾、污泥變成水泥,成功轉型環保企業;大家耳熟能詳的勁牌公司的『勁酒』,已經成為中國保健酒知名品牌。今年7月,第一輛『黃石造』新能源汽車正式下線。
當前,黃石工業發展正處在戰略機遇疊加期和轉型昇級關鍵期。『十三五』時期,我們要想實現工業進一步騰飛,必須著力克服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一是工業結構的問題。長期資源型發展模式,導致黃石工業呈現『重重、輕輕』的結構特點,重工業太重,輕工業太輕,目前全市工業輕重比為17.5:82.5。
二是產業聚集度的問題。主要表現為產業空間布局分散、聚集度不高,沒有形成完整產業鏈。比如,我市銅產業、特鋼產業在全國有名有地位,但銅產品、特鋼產品大多外銷,在本地延伸加工的不多,相關上下游產業沒有在黃石形成集群。
三是產品附加值的問題。原材料產品較多,中高端和終端產品不夠,很多產品處在產品鏈前端和價值鏈的低端,效益不高。
四是企業創新能力的問題。黃石大型企業創新能力較強,但中小微企業創新能力有待提昇,企業設立研發機構不積極,研發投入強度不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