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0月18日,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北京召開。習近平代表第十八屆中央委員會向大會作了題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的報告。這份報告對於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工作做了很多重要論述,這些論述將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總綱領。
法治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
鄧小平同志曾經指出,社會主義本質是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最終達到共同富裕。長期以來,我們關於社會主義本質的認識,更多地側重在『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方面,這與改革開放初期生產力嚴重落後、物質極度匱乏的情況相適應。但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的主要問題逐漸從『做蛋糕』向『做蛋糕』和『分蛋糕』並重轉變。為此,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共享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順應了時代發展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需要。但是,共享尤其是財富的共享,在實踐中面臨很多問題,實現共同富裕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這不僅僅需要具體分配政策上的創新,還需要國家整體制度設計上能夠以公平、公正和共享為基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到這個階段,法治的重要性就得以凸顯。從人類文明發展和中國歷史發展的軌跡看,解決公平和共享問題、解決共同富裕問題,還是依靠良法之治。這種『良法之治』,就是法治。因此,十九大報告明確提出,全面依法治國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和重要保障,這是新時代對於法治認識的進一步深化。
增強依法執政本領
十九大報告指出,要增強依法執政本領,加快形成覆蓋黨的領導和黨的建設各方面的黨內法規制度體系,加強和改善對國家政權機關的領導。這一論述非常重要,也有很強的針對性和現實性。黨的執政必須依法執政、科學執政、民主執政,這其中的底線就是依法執政。黨如何依法執政、如何在憲法和法律的框架內實現領導、如何通過黨內立法和國家立法的方式確保依法行政、科學執政、民主執政,是新時代法治建設的重大課題。
推進合憲性審查工作
十九大報告提到了憲法的重要作用,比如『完善以憲法為核心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再比如『加強憲法實施和監督,推進合憲性審查工作,維護憲法權威』等,凸顯了黨中央對於憲法的重視。憲法是國家根本大法,『是一張寫著人民權利的紙』(列寧語),也是治國安邦的總章程。在各項工作中切實落實憲法有關國家權力和公民權利義務的規定,本身就是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有機統一的具體體現。長期以來,我國對於憲法的重要性在思想認識上是充分的,但在實踐中如何糾正違憲行為還存在諸多有待解決的問題。十九大報告明確提出『推進合憲性審查工作』,為我國憲法實施工作的改革指明了方向。只有憲法真正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的核心,只有憲法各項規定要求真正成為黨和國家各項工作的底線和紅線,依法治國大業纔能最終取得成功。
用留置取代『兩規』措施
十九大報告指出:『制定國家監察法,依法賦予監察委員會職責權限和調查手段,用留置取代「兩規」措施。』這表明,我國長期存在的『兩規』措施,也要在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大背景下實現法治化,被留置措施取代。
所謂『兩規』,是指對相關人員采取的在『規定的時間、規定的地點』交代問題的工作做法。『兩規』措施是反腐敗斗爭的利器,但也存在一些問題。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要求不僅針對人民群眾的權力活動要依法進行,也要求黨內針對黨員乾部的權力活動也要依法依規進行;不僅要讓人民群眾的基本權利享受到法治的保障,也要讓黨員乾部的基本權利受到法治的保障。為此,推動『兩規』措施法治化,用留置措施取代『兩規』措施,使得傳統『兩規』措施能夠在法治軌道上實施,也是事關所有黨員乾部切身權益的重大法治舉措。
成立中央全面依法治國領導小組
十九大報告指出,要成立中央全面依法治國領導小組,加強對法治中國建設的統一領導,這也是本次報告中法治論述的一個亮點。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貴在『全面』,全面建設法治中國,要在黨中央的集中領導下,調動全黨、全國、全軍、全社會的力量推動法治建設,為此必須加強對法治建設的統一領導,更好地協調立法、執法、司法、普法全環節工作,使得法治建設不僅成為政法部門的大事,也要成為所有黨政軍機關部門的大事。
(作者系國家行政學院行政法研究中心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