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國內  >  國內要聞
搜 索
孫志軍:文化領域改革主體框架的"四梁八柱"基本形成
2017-10-20 10:31:51 來源:新華網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10月20日,十九大新聞中心舉行記者會,邀請中宣部、中央文明辦、文化部、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加強思想道德和文化建設情況,並回答記者提問。圖為中宣部副部長孫志軍向記者介紹情況。新華網 郝廣鵬 攝

  新華網北京10月20日電 十九大新聞中心10月20日上午十點在梅地亞中心二樓新聞發布廳舉行記者招待會,邀請中宣部副部長孫志軍、中央文明辦專職副主任夏偉東、文化部副部長項兆倫、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副局長張宏森介紹加強思想道德和文化建設情況,並回答記者提問。

  中宣部副部長孫志軍: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思想文化工作。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了文藝工作、新聞輿論、網絡信息、哲學社會科學等一系列重要會議並發表了重要講話,親自謀劃、親自指導、全面布局,力度之大、措施之實、成效之顯,前所未有,推動思想文化工作取得了歷史性重大進展,開創了新的局面。黨的理論創新成果更加深入人心,新聞輿論傳播力影響力引導力公信力顯著增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入法入規、廣泛弘揚,文藝創作持續繁榮、加速由『高原』向『高峰』邁進的步伐,國家文化軟實力大幅提昇,為推動黨和國家事業實現歷史性變革作出了重要貢獻。

  文化建設發展,我們更加注重深化改革的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突出制度創新,文化領域『四梁八柱』性質的改革主體框架基本形成。

  一是文化發展理念思路有重大創新。習近平總書記鮮明提出文化自信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發展更基本、更深沈、更持久的力量,強調始終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堅持兩效統一,強調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切實承擔起新的文化使命,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強調要積極推動中華文化走出去、講好中國故事,特別強調無論改什麼、怎麼改,導向不能改、陣地不能丟,充分體現了我們黨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規律的戰略思考和科學把握。

  二是文化體制改革有重大突破。先後出臺了兩效統一、媒體融合發展、高端智庫建設、文藝評獎改革、扶持戲曲和影視業發展等70餘個文件和有關政策,理順了內外宣體制、互聯網管理體制,積極推動建立國有文化資產管理體制,建立有文化特色的現代企業制度,組織開展了文化領域一系列重大改革試點,搭建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制度的『梁』和『柱』。

  三是文化事業文化產業有重大成就。以法律的形式明確政府保障人民群眾基本文化權益的責任和具體措施,形成了公共文化服務標准化均等化的服務體系框架;以新發展理念引領文化產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取得積極進展,文化產業增加值逐年增大,截至到2016年底,我國的文化產業增加值達到3.08萬億元,佔GDP比重提昇到4.14%;我國已經成為世界圖書出版第一、電視劇制播第一、電影銀幕數第一,電影市場世界領先,一批文化精品力作引起強烈反響。可以說文化傳播、文化交流、文化貿易多頭並舉,中國品牌、中國聲音、中國形象得到越來越多的認可。

  四是文化法治建設有重大成果。不到5年時間裡,全國人大常委會先後審議通過了《網絡安全法》《電影產業促進法》《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國歌法》以及《關於加強網絡信息保護的決定》等4部法律、1部決定。出臺和修訂了一大批文化行政法規和部門規章,可以說力度大、數量多、效果好。

  總的看,十八大以來,文化事業繁榮興旺、文化產業蓬勃發展,人民群眾的文化需求更加豐富、文化獲得感顯著提昇,中華文化走出去的影響力不斷擴大,文化自信得到彰顯。我們堅信,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在十九大精神的指引下,宣傳思想文化工作一定會為實現『兩個一百年』的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做出新的貢獻,不斷創造中華文化新的輝煌。

責任編輯:呂小忱

【專題】十九大時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