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贏
展現中國方案的廣闊前景
在今年9月份召開的『1+6』圓桌對話會上,與會國際經濟金融機構負責人的一個重要判斷,可以視作對中國方案的最好詮釋。
『中國秉持開放共贏的發展理念,作為創新型經濟體在電子商務、共享經濟等數字技術應用領域處於世界前沿,這些都為其他國家提供了可資借鑒的發展經驗。』這一判斷可謂一語中的。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對全球經濟治理體系的改革完善作出了越來越重要的貢獻。越來越多的中國倡議上昇為國際共識,越來越多的中國方案匯聚成國際行動。中國構建以合作共贏為核心的新型國際關系,推動各國共同朝著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目標前進的努力,正得到越來越多的理解和支持,也展現出更加廣闊的發展前景。
5年來,中國成功主辦二十國集團(G20)領導人杭州峰會。面對制約世界經濟增長的根源性問題,中國開出標本兼治、綜合施策的『中國藥方』,為推進全球增長注入強勁動力。
5年來,中國高舉全球化大旗,強調反對一切形式的保護主義,在多個場合表明對經濟全球化決心不變、信心不減,同時引領經濟全球化進程向更加包容普惠的方向發展。今年1月17日,習近平主席在出席世界經濟論壇2017年年會開幕式並發表主旨演講時,駁斥了封閉排他的保守主義聲調,表達了對全球經濟治理滯後的懮慮,闡述了繼續推進經濟全球化進程的中國思路。
5年來,中國高度重視全球發展的基本問題。中國出席《巴黎協定》高級別簽署儀式,並將中國的引領態勢從巴黎延伸到紐約聯合國總部。中國在聯大主持召開可持續發展主題座談會,率先發布中國落實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國別方案,首次提出應走出一條經濟繁榮、社會進步、環境優美的可持續發展之路。
5年來,中國還不斷深化上海合作組織合作,加強亞信、東亞峰會、東盟地區論壇等機制建設,整合地區自由貿易談判架構。不斷加大對網絡、極地、深海、外空等新興領域規則制定的參與,不斷加大對教育交流、文明對話、生態建設等領域的合作機制和項目支持力度。
最能體現中方共贏思路的方案來自於『一帶一路』建設。
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著眼於國內國際兩個大局,深刻認識到在應對世界經濟發展挑戰的當下,全球更需要一個廣闊、開放、包容和共享的國際合作平臺。為此,中方創造性地提出了『一帶一路』倡議。短短4年時間,『一帶一路』倡議所迸發出的能量令人矚目,不僅成為當今世界規模最大的國際合作平臺和各方普遍歡迎的全球公共產品,進展和成果更超出國內外各方預期。
迄今為止,已經有74個國家和國際組織與中方簽署了『一帶一路』合作文件。10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積極支持參與,一大批有影響力的標志性項目成功落地。
在『一帶一路』建設國際合作框架內,各方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則,對接彼此發展戰略,實現優勢互補,有助於推動經濟全球化朝著更加包容、普惠的方向實現再平衡。而這,更是中方倡導的同心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要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