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國內  >  國內要聞
搜 索
『金融支書』朱玉國:用互助資金撬動老鄉小康夢
2017-10-13 22:16:28 來源:新華社  作者:陳曉虎 鄒欣媛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新華社銀川10月13日電 題:『金融支書』朱玉國:用互助資金撬動老鄉小康夢

  新華社記者陳曉虎、鄒欣媛

  『我要更加集中精力帶領鄉親們奔小康!』黨的十九大代表、寧夏回族自治區吳忠市鹽池縣王樂井鄉曾記畔村黨支部書記朱玉國堅定地說。

  在寧夏鹽池縣曾記畔村,朱玉國展示他獲得的獎項(10月20日攝)。新華社記者李然攝

  今年55歲的朱玉國臉龐清瘦、說話語速很快,非常乾練。

  『你們稍等會,我去給他還完款就過來……』看到村民來辦事,朱玉國『撇下』記者去忙了。

  村民牛生奎從3公裡外的家中趕到村部的寧夏黃河農村商業銀行綜合網點還款,朱玉國搖身一變成了『銀行櫃員』,幫牛生奎轉賬。

  貧困村怎麼有銀行網點?原來,為了讓村民還貸、取款不用跑到鄉上、縣城,朱玉國多方爭取,寧夏黃河農村商業銀行、郵政儲蓄銀行陸續在村部設立了綜合服務點。

  這只是老朱為村上辦的眾多大事中的一件『小事』。多年前,曾記畔村的老百姓靠挖甘草過活,是遠近聞名的窮村子。2007年,曾記畔村被國務院扶貧辦確定為互助資金試點貧困村,朱玉國任互助社理事長。

  在寧夏鹽池縣曾記畔村黃河農村商業銀行綜合網點,朱玉國(右)在為村民辦理相關業務(9月20日攝)。新華社記者李然攝

  互助資金改變了以往『樹還沒栽,先給果子』的脫貧方式,把無償的錢變成有償貸款,即借助政府先期無償注入資本金,農戶繳納一定的互助金入股,每戶可享受1000元至5000元不等的借款支持。

  一戶不好貸款,就3戶、5戶聯保,沒人願意和貧困戶聯保,村兩委成員擔保。『10年來,我們村培養了一批誠信農民,曾記畔村也成了信用村。』朱玉國說。

  信用是金融扶貧的前提。曾記畔村互助資金從運行時的20萬元,擴充到目前的800多萬元,撬動銀行貸款5000多萬元。

  在金融貸款的支橕下,老百姓有了實實在在的產業。『我們村羊存欄量1.3萬只,養羊五六百只的大戶10多戶;種植2萬畝小雜糧;一些村民還准備養豬、養雞多種經營。』朱玉國說。

  在寧夏鹽池縣曾記畔村,朱玉國(右)在工地查看村飼料加工廠的建設情況(10月20日攝)。新華社記者李然攝

  有了一定的資金基礎,老朱萌生了三個『夢想』:建個互助養老院,娃娃上大學不愁學費,村民不掏錢能享受醫保。

  今年,他的夢想提前實現了。互助養老院寬敞、明亮,老年人可在此用餐、休息、娛樂。互助社社員人人有醫保,考上大學的學生有學費補貼。

  這筆錢從哪兒來?隨著互助資金增長,從中提取的公益金等費用達29.6萬元,按60%取用原則,朱玉國將一大部分用於購買醫療保險,一小部分用於資助貧困大學生上學。

  夢想無止境。今年,老朱又爭取開建了9.1公裡村道硬化,為40戶貧困戶每戶托養150只雞年底分紅,裝配180盞路燈……

  前不久,曾記畔自然村的路燈第一次亮了。朱玉國說:『外出回村時,我站在山梁一看,柔光點點,心裡就像「雞翎翎掃著一樣舒服」。可是半夜我卻睡不著了,心想,我是6個自然村的村支書,光1個村亮了,其他咋辦?第二天一早,我就趕到銀川「要燈」。這幾天燈柱一個個立起來,很快全村都亮了!』

  提起朱玉國,在曾記畔駐村的自治區信訪局乾部禹洪亮豎起大拇指:『農村富不富,關鍵有個好支部,老朱是好支部裡的帶頭人,他有一顆為老百姓服務的心,身體力行影響著村兩委班子。』

  村民牛生奎更是直白地說:『在曾記畔村,只有他一家姓朱,他要是拿不出真本事,能乾上村支書?我們和他不沾親帶故,不管啥時候有事,只要他在村上,一打電話就來了。』

  在寧夏鹽池縣曾記畔村,朱玉國(左)在村民家中了解脫貧情況(9月20日攝)。新華社記者李然攝

  記者來到朱玉國家,老伴牛金霞感冒在屋裡休息,老朱招呼了一聲老伴,就去了隔壁幫扶的貧困戶家。老伴一聽是老朱,喊著問:『今天咋回來這麼早?』一看是記者,她有點害羞,笑著說:『我還以為是老朱呢。』

  閑話幾句,牛金霞跟記者發起了『牢騷』:『種蕎麥的時候指望不上,收蕎麥的時候指望不上,等有了蕎麥面,老朱說有人想要點,這時候就指望上他了。』雖然嘴上說著氣話,她還是每天做好飯叫老朱回家,很心疼他。

  傍晚,回到家的朱玉國長舒了一口氣。回憶過去十幾年,他坦言,最大的遺憾是對子女沒有盡到做父親的責任。『一天天起早貪黑,娃娃都是老伴管,好在兒女都還爭氣,也算欣慰。』

  10年金融扶貧不易,朱玉國帶領全村邊乾邊總結經驗。『脫貧是底線,致富纔是目標。』老朱帶領鄉親們奔忙在小康路上。

責任編輯:孫宇

【專欄】喜迎十九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