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國內  >  國內要聞
搜 索
夯實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健康之基——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加快推進健康中國建設紀實
2017-10-13 19:17:27 來源:新華社  作者:趙承 陳芳 胡浩 王賓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把健康融入所有政策,人民共建共享』——從『被動治病』到『主動保健』,用社會治理『大處方』做永續動力

  小廁所連著大民生,小廁所關系大健康。2014年12月,在江蘇調研時,習近平總書記就談到,『解決好廁所問題在新農村建設中具有標志性意義』,要因地制宜做好廁所下水道管網建設和農村污水處理,不斷提高農民生活質量。

  2015年7月,習近平總書記來到吉林省延邊州光東村。看到一些村民還在使用傳統的旱廁,他提出『廁所革命』——讓農村群眾用上衛生的廁所。基本公共服務要更多向農村傾斜,向老少邊窮地區傾斜。

  76歲的劉興華,是這場『革命』的受益者之一。劉興華是黑龍江省雞西市雞東縣新義村農民。像多數農戶一樣,他家廁所原來在室外,夏天臭烘烘,蒼蠅亂嗡嗡,雨天污水四溢,冬天上廁所凍屁股,老人、小孩還容易摔跟頭。而『革命』後,經過改造,室外廁所搬進室內,劉興華很滿意,『上廁所再不用遭罪嘍』。

  健康中國,不僅要靠醫療衛生服務的『小處方』,更要靠社會整體聯動的『大處方』。只有像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衛生與健康大會上所強調的,『把健康融入所有政策,人民共建共享』,纔能找到健康中國的正解。

  『健康中國建設涉及幾乎所有政府部門,破題不易,推動更難,必須有集中的頂層設計,有高效的行政體制,纔能夠有效啟動。』國務院醫改領導小組專家諮詢委員會委員、北京大學教授李玲認為,健康中國建設正在以更長遠的歷史視野,對影響健康的因素進行綜合治理。

  這五年,『防』字當頭,關口前移——

  為發揮中醫藥維護人民健康的獨特作用,我國開展『治未病』健康工程,制定了12項中醫養生保健技術規范,加強研究具有中醫特色優勢的健康狀態乾預技術方法,打造出一套更完整的『治未病』體系和方法。為及早對危害人民群眾健康的公共衛生問題進行有效乾預,國家面向全體城鄉居民免費提供14類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和計劃生育技術服務,基本覆蓋了居民生命的全程。

  這五年,體育回歸『發展體育運動、增強人民體質』初心——

  把全民健身上昇為國家戰略,把增強人民體質、提高健康水平作為根本目標,營造重視體育、支持體育、參與體育的社會氛圍,倡導形成全民健身的新時尚。在第十三屆全國運動會上,19個群眾比賽項目讓7萬名普通體育愛好者走進了國內最高體育賽事。走過58年的全運會,成了競技體育與群眾體育相結合、全民健身與全民健康相融合的新平臺。

  這五年,全民呼吸保衛戰正式打響——

  2013年,《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即『大氣十條』出臺。

  統計顯示,通過改造關停燃煤鍋爐、整治『散亂污』企業、加強環保督察等鐵腕舉措,2016年,74個重點城市PM2.5平均濃度比2013年下降30.6%。

  這五年,舌尖上的安全網不斷織密——

  2013年12月28日,在慶豐包子鋪排隊買包子的習近平總書記詢問店鋪經理:『食品原料是從哪裡進來的?安全有沒有保障?』在了解到慶豐包子的原料從農田到餐桌都是安全有保障的情況後,習近平說道:『食品安全是最重要的,群眾要吃得放心,這是我最關心的。』

  為提高監管專業性,讓食品安全不再遭受標准缺失之痛,我國歷時7年建立起符合國情的食品安全標准體系,完成了對5000項食品標准的清理整合,發布食品安全國家標准1224項。2014至2016年三年抽檢結果顯示,我國食品安全形勢總體平穩,樣品抽檢合格率穩中有昇。

  ……

  推進健康中國建設,推行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營造綠色安全的健康環境。針對全人群、圍繞全生命周期,健康正融入所有政策,融入百姓每一天的生活。

首頁  上一頁  [1]  [2]  [3]  [4]  下一頁  尾頁

責任編輯:孫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