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國內  >  國內時評  >  新聞
搜 索
孕婦爬華山身體不適 民警接力『公主抱』送醫
2017-10-13 10:25:40 來源:中國青年報  作者:曹林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為什麼不能把爬山孕婦當成麻煩

  近日,一名懷孕五六個月的婦女在爬華山途中身體不適,陝西省華陰市公安局執勤民警在接到求助後,接力『公主抱』,將她護送下山並送醫就診。為了生命,游客讓道、警察接力的場景,讓人心中充滿暖意。但看到這條新聞,我就想到:這個爬華山的孕婦,肯定要被罵慘了。

  果然,網民在跟帖中一邊倒地在罵她,說得特別損。有的說這純粹是作死,你不該出現在華山,你應該現身喜馬拉雅山下,珠穆朗瑪峰纔是你的舞臺。有的說,挺著個大肚子爬山,腦子被門擠了,真不配做一個好母親,可能害了肚裡的孩子,也給警察添了麻煩。

  能夠理解這些網民的不滿甚至憤怒,刀子嘴豆腐心,激烈批評中更多包含的是對生命的關懷。雖然我也覺得這個孕婦有點兒不自量力,但還是覺得不要太苛責她,甚至想鼓勵一下她這種『挑戰當下對孕婦過度保護取向』的勇敢。

  我不知道專業醫生會怎麼看,曾聽過一個講座,一位著名醫生批評當下社會對孕婦的過度保護。懷上孩子後,差不多就被當成『生活不能自理』的人了。這不能吃那不能吃,這不能去那不能去,這運動不行那運動不行,好像只能吃飽喝足後躺在床上等著生孩子,不能出遠門,不能工作,不能做體力活兒,恨不得走個路都得攙著,沒有了自我而只剩下『生孩子』。過度保護,其實是一種剝奪女性自我的身體專斷主義。

  生兒育女是人類的本能,人體沒有我們想象的那麼脆弱,那位講課的醫生批評說:如果生個孩子這麼嬌貴,人類可能早就滅亡了。多運動,對孕婦的心理健康、分娩和胎兒發育都有好處。經常看新聞時,國外很多孕婦似乎並沒有這些忌諱,懷孕後繼續跑步、踢球,甚至參加國際比賽。2014年6月,28歲的美國田徑女運動員阿莉西婭·蒙塔諾身懷34周大的胎兒,在美國全國田徑錦標賽上以2分32秒13的成績完成了800米熱身賽;2012年倫敦奧運會期間,美國沙灘排球運動員沃爾什懷孕11周仍參加比賽,並奪得奧運冠軍;2011年10月,美國一馬拉松女將懷孕39周仍全程參加完芝加哥馬拉松賽,賽後7個小時產下一女嬰(當然,這些都是專業運動員,普通人需慎重)。

  我們身邊有太多『過度保護孕婦』的極端案例,比如忌電腦輻射手機輻射,到搜索引擎上去看看,各種關於『懷孕期間家裡的無線網要不要關』的問題。真聽說過有人懷孕後家人挨家敲鄰居門讓關WIFI的事,讓人哭笑不得。幾乎每個懷孕的白領工作時都會穿上一件防輻射服,雖然並無直接證據表明日常生活中電器所發出的輻射會導致孕婦流產率、胎兒畸形率的提高。

  所以說不要過於苛責那位爬華山的孕婦,我擔心個案上的苛責會使過度保護變本加厲。懷孕並不意味著失去常人的運動與自由,她們不是『生孩子』的工具,也有自我,生孩子之外也有運動、旅游、社交的需求——那種突破『過度保護文化』的勇敢嘗試還是值得鼓勵的。一個曾經在孕期爬過山的女網友在這條新聞後留言說:『我懷孕兩個月的時候也是偷偷一個人跑去爬華山,爬到一半家裡電話就狂打過來叫我趕緊回去,後來還是作死一直爬到北峰,本來想繼續去東峰的,後來還是坐纜車下山自己開車回去了。小遺憾沒有去風景最美的東峰,我孩子現在很健康活潑。』當然,這些需要聽醫生的,考慮每個人的身體情況,不能從一個極端滑向另一個極端。

  有人說『孕婦給警察添麻煩了』,令人感動的,警察並沒有把這個孕婦當成麻煩,而當成自己的職責所在。我也不認同那種『麻煩觀』,其實,誰想給別人添麻煩呢?哪一個爬山的人不是想著自己有能力去應對的,可總有偶然和意外,處理那些民眾個人無法應對的意外,這正是公共部門存在的必要,也是這些職業令人尊敬的地方。作為置身事外的旁觀者時,我們不要自負地以為自己可以應對一切——每個人這輩子都可能遇到一些自信能解決可最終『給別人添了麻煩的事』,寬容地看待這些『非意圖的麻煩』,應該成為一種公共美德吧。

責任編輯:孫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