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國內  >  國內時評  >  新聞
搜 索
朋友圈『刷票』給孩子怎樣的價值觀
2017-10-12 10:29:18 來源:中國教育報  作者:鄧海建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近些年,朋友圈投票火了,刷票產業鏈來了。

  如今,不堪其擾的微信朋友圈成了投票鏈接的『勝地』,其中一部分更是涉及未成年人。於是,為給孩子拉票,有的家庭全員上陣,將投票鏈接轉發到N個群以求點擊;有的家庭則走捷徑,通過刷票公司、買票等操作讓孩子的票數遙遙領先。燒錢游戲越來越熱,攀比之風日漸昌盛。

  孩子之間的競技在朋友圈投票規則下異化成兩種樣式:要麼是家庭人脈的大比拼,要麼是家長財氣的大比武。這哪裡是什麼纔藝比拼,簡直是潛規則的博弈。

  說實話,看得見的票數每時每刻弄得孩子緊張兮兮,而家長『拜托各位親人投××號×××一票』『新的一天又可以投票了』等情感綁架之舉,又生生讓朋友圈的關系變得十分功利。此前一項調查顯示,近四成受訪者的朋友圈經常出現求投票鏈接,45.6%的受訪者曾參與過朋友圈投票,44.7%的受訪者認為『綁架式』朋友圈投票讓人煩惱、失去樂趣。

  朋友圈給孩子買票,大概真是『造假從娃娃抓起』。孩子年齡尚小,卻習得滿滿的套路。當給孩子投票成為一門生意,這種『比武』有比沒有更糟糕。

  所思所想,所懮所慮,道理並不復雜:第一,這種投票除了養肥了經紀公司,對孩子究竟有什麼好處?有刷票公司竟然聲稱『8000元保第一』,那麼這種大而無當、虛榮浮誇的『第一』恐怕比皇帝的新衣更丟人。若孩子信以為真,誤導其審美與判斷,只能活在臆想的自我世界裡。更值得注意的是,很多投票需要『授權』個人信息,一旦『羊入虎口』,偷跑流量、隱私販賣等隱患亦是風生水起。

  第二,票數明碼標價、禮物價高者得,這種評比程序傳遞給孩子怎樣的價值觀呢?如此『刷票』,讓人誤以為作品不重要、表現不重要,重要的是人脈、重要的是砸錢。正因如此,今年年初教育部辦公廳就發布《關於規范校園評先選優網絡投票活動的通知》,要求堅持『非必要不舉辦』的原則,同時要研判評估網絡投票對於校園評先選優的價值和影響,堅持『不唯票、只唯實』。

  遺憾的是,中國家長歷來就有一種莫名的『起跑線焦慮』,在花式虛浮拉票中也一如既往地表現出某種可疑的衝動和默契。這既可以歸於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心切,亦可歸於荒謬的理想的代際轉嫁效應。於是,明知自欺欺人,卻又樂此不疲。從這個意義上說,家長的心病一日不除,僅僅呼吁職能部門監管整治,恐怕還是不能治本。

  (作者系媒體評論員)

責任編輯:孫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