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國內  >  國內萬象
搜 索
超六成受訪者希望青春劇打破未婚先孕、打架斗毆套路
2017-10-12 09:35:55 來源:中國青年報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看青春民調顯示20世紀80年代劇集最受歡迎

   62.9%受訪者希望青春劇多與現實接軌,打破『未婚先孕』『打架斗毆』等套路

  實習生王鳳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杜園春

  前段時間熱播的《春風十裡不如你》刻畫了一群年輕人從初入大學到畢業工作,在感情、生活上的經歷和成長,有歡樂,有懮傷,引起了很多觀眾的共鳴。《閃光少女》《最好的我們》《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青春題材影視劇的熱播,是否讓你想起了自己的青春?

  上周,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查中心聯合問卷網,對2008名受訪者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97.1%的受訪者看過青春題材的影視劇,77.9%的受訪者喜歡看青春劇。61.2%的受訪者喜歡青春劇是因為能夠勾起對青春的回憶、引發共鳴。62.9%的受訪者認為青春題材的影視作品應與現實接軌,打破未婚先孕、打架斗毆等套路。

  受訪者中,00後佔0.7%,90後佔23.1%,80後佔51.1%,70後佔19.4%,60後佔4.4%,50後佔1.2%。男性佔45.0%,女性佔55.0%。

  20世紀80年代的青春劇最受歡迎

  『我印象深刻的一部青春片是《那些年我們追過的女孩》。男主角在感情上不夠成熟,這使得他沒能與心愛的女孩在一起。影片裡刻畫的青春傷痛是當時同學之間談論的主要話題。』成都某985高校的大三學生許俊逸(化名)說。

  山東省臨沂市某初中生王梓(化名)告訴記者,他喜歡看青春劇,一是因為故事背景、演員年齡與自己相仿,二是青春劇充滿生機和無限可能,『電視劇中的生活多是自己理想中的那樣,充滿動力與正能量』。

  杭州某傳媒公司員工劉君凱(化名)則只在沒劇看的時候,纔選擇青春劇,『總覺得已經過了那個時代,看著有些幼稚』。

  近年來,湧現了越來越多的青春題材影視劇作品。調查中,97.1%的受訪者看過青春題材的影視劇,77.9%的受訪者表示喜歡看。

  『只要是好的作品,哪個年代的青春劇我都來者不拒。』相比之下,許俊逸最喜歡20世紀90年代的青春劇,『與自己所處時代差不多,更感同身受』。

  喜歡看歷史劇和軍旅劇的劉君凱認為,20世紀80年代的青春軍旅偶像劇最好看,『劇情邏輯比較走心,也有年代感』。

  在青春題材作品中,20世紀80年代的青春劇最受受訪者歡迎(52.6%),其他依次是90年代(42.2%)、70年代(32.4%)、60年代(18.0%)和21世紀00年代(8.6%)。

  61.2%受訪者承認觀看青春劇是為了追憶美好年少時光

  曾執導過電視劇《誰的青春不迷茫》和《匆匆那年》的女導演、編劇姚婷婷認為,青春劇的繁榮反映了觀眾對這種題材的需求。

  許俊逸認為青春劇滿足了正值青春的人對青春的幻想,『而對青春已逝的人來說,回憶裡的時光總是陽光明媚』。

  『我在高中鉚足了勁兒學習,沒有像電視劇中那般快活。看完都想再重新來過一遍了。』在一家外企工作的張可(化名)說。

  人們喜歡看青春劇的原因很多,61.2%的受訪者認為那能夠勾起對美好青春的回憶、引發共鳴,59.9%的受訪者認為自己的青春沒有影視劇中的精彩,看劇是一種『心理補償』。其他還有:黃金檔期上映,順便看看(32.3%);可選影視劇太少,只能看這些(21.8%)和被家人或朋友拉著看(7.6%)等。

  許俊逸覺得,有些青春劇中的情節和他的高中生活很像,『比如老師站在教室後門口隱蔽地觀察學生,放學後和同桌一起打掃全班衛生……』

  『我的青春沒有轟轟烈烈的東西,沒有歇斯底裡,生活更平淡如水一些。』劉君凱認為,現在有些青春劇劇情脫離了實際生活。

  民調顯示,18.1%的受訪者覺得青春題材影視劇反映了自己的青春,66.0%的受訪者表示『有一點親切感』,另有12.0%的受訪者坦言與自己的青春相差很遠。

  每個人對青春的回憶或印象都不盡相同。受訪者最為普遍的感覺是單純和美好(59.5%),其次是青澀與懵懂(50.1%)。其他依次是:有規矩、有師長(35.0%),無懮無慮(34.8%),題海與奮筆疾書(28.4%),傷痛與成長(20.3%),遺憾與悲傷(17.4%)以及平淡與一成不變(9.5%)等。

  62.9%受訪者希望青春劇應多與現實接軌

  『很多青春片專注於情感刻畫,而故事則顯得單薄。』許俊逸很無奈地說,『如果加上奮斗、夢想等主線,片子纔會更吸引人。』

  『校園生活給人最大的感受就是單純、平淡、美好,沒有各種利益糾葛,沒有太多煩心事。』劉君凱認為,青春校園劇應該以這些題材為主。

  『青春劇應該是陽光、積極向上的。』王梓希望青春劇貼近生活,不要包裝得太誇張,同時她認為演員的演技也很重要。『年齡偏小的觀眾都是衝著偶像去看的』。

  青春劇中最重要的是什麼?調查中,63.9%的受訪者認為是題材,青春劇不僅要有愛情,還要有夢想和成長;51.7%的受訪者認為是劇本,故事情節需引人入勝;49.5%的受訪者認為是導向,應該積極陽光健康,不渲染墮胎、幼稚和義氣等。此外還有:選角,找到合適的演員(38.7%);導演和制片人,有誠意、負責任(28.0%);演技,沒演技會看不下去(18.6%)等。

  姚婷婷說,青春劇的演員普遍比較年輕,他們的表演經驗也弱一些,『怎樣引導演員,以及導演與演員之間的磨合,是一個重要的問題』。

  姚婷婷覺得,接地氣、反映一代人成長經歷的青春影視劇還比較少。『我在拍《匆匆那年》時,就在想這些問題。最近播出的《最好的我們》《一起同過窗》等,都表現得寫實。這就是一個非常好的發展趨勢』。

  姚婷婷表示,在學校中發生的故事,尤其是高中生活的相似度非常高。當這類戲越來越多的時候,如何做出特色、體現新意尤為關鍵。

  青春影視作品還有哪些需要改進的?62.9%的受訪者認為應多與現實接軌,打破未婚先孕、打架斗毆等套路;60.6%的受訪者認為要重制作和品質,不能只靠演員人氣和宣傳營銷;54.5%的受訪者希望演員的選擇要符合劇情、人物角色;28.4%的受訪者希望節奏恰當,不拖泥帶水。

責任編輯:孫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