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國內  >  焦點要聞滾動**
搜 索
解碼『中國之治』:始終同人民想在一起、乾在一起
2017-10-12 08:31:48 來源:新華社  作者:趙承 張旭東 韓潔 熊爭艷 劉錚 羅爭光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麼行——『始終同人民想在一起、乾在一起』,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必然要求,是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的堅強保障

  資料漫畫:共建共享新華社發商海春作

  2012年11月17日,在新一屆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體學習中,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實現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必由之路,是創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

  五年間,正是這一必由之路,使得『黨和國家事業發生歷史性變革』,『拓展了發展中國家走向現代化的途徑,為解決人類問題貢獻了中國智慧、提供了中國方案』。

  黨的十九大召開在即,世界范圍內的『中國熱』加速昇溫。

  今年夏天,來自非洲、中東和拉美等地區的近50名學員一起,圓滿結束了在北京大學南南合作與發展學院為期一年的學習。

  『盡管世界上不存在一個萬能的方式和道路,但我相信,在中國學到的經驗對尼日利亞經濟發展大有幫助。』第一次來中國的尼日利亞副總統辦公室特別助理歐姆勒·伊利亞說。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麼行?

  中央黨史研究室主任曲青山認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一系列制度安排是緊緊圍繞人民這個中心的,確保執政黨始終同人民想在一起、乾在一起,這使得絕大多數中國人成為這個進程的受益者;而西方的制度安排顯然沒有做到這一點。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在黨同人民想在一起、乾在一起的奮斗中探索出來的道路,根植於中國大地,反映人民意願。

  『道路問題是關系黨的事業興衰成敗第一位的問題,道路就是黨的生命。』初秋,井岡山茅坪八角樓,一樓入口處高懸這樣一幅紅字。

  2013年1月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新進中央委員會的委員、候補委員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大精神研討班開班式上的這句話,指明了道路選擇的極端重要性。

  黨和人民一起浴血奮戰打敗日寇、依靠老百姓『獨輪車』的支持贏得解放戰爭、尊重群眾首創精神打開改革開放的大門……

  回望近百年中國革命、建設、改革的歷程,從探索開闢出『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道路到開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康莊大道,都是中國共產黨人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實際相結合,始終同人民『想在一起、乾在一起』走出來的。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發展中國的必由之路。

  在江西瑞金市葉坪鄉華屋村的後山上,17棵蒼翠挺拔的松樹連成一片,每棵樹上釘著寫有名字的小木牌。

  上世紀30年代初,華屋村17名青年參加紅軍,相約到後山栽下17棵松樹。

  青松依舊在,不見兒郎歸。這17位子弟兵都壯烈犧牲在革命年代,他們手植的松樹被後人稱為『信念樹』。

  時空穿越,這片松林承載著黨和人民『為有犧牲多壯志,敢教日月換新天』擰成一股繩的理想信念,也見證了今天黨帶領人民奔小康的堅定決心。

  今日的華屋村,村民在田地裡建起了果蔬大棚,種植的蔬菜供不應求,村民把田地流轉出去還有租金,村裡通了公路,20多分鍾就能到瑞金城區……

  黨和人民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一人、一村、一市的面貌變化,無一不在印證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不斷邁進的步伐。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追求的富裕是全體人民的共同富裕,追求的發展是造福人民的全面發展。

  寧夏永寧縣,閩寧鎮。

  站在自家寬敞的院子裡,63歲的謝興昌可以望見鎮區一排排新房,寬闊的馬路伸向遠方的賀蘭山。

  『當年那個「天上無飛鳥,地上不長草,風吹砂石跑」的荒灘,要是沒有福建親人的幫助,怎麼能一步步變成如今的樣子呢?』

  謝興昌的感慨來源於21年前的『福建省對口幫扶寧夏領導小組』正式成立,開啟了『閩寧扶貧協作』模式。

  從那時起,一批又一批援寧乾部真心奉獻,數以萬計的閩商在寧夏創新創業,幾萬寧夏群眾在福建穩定就業,對口協作碩果累累。

  2016年底,中辦、國辦印發《關於進一步加強東西部扶貧協作工作的指導意見》,明確提出確保西部地區現行國家扶貧標准下的農村貧困人口到2020年實現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解決區域性整體貧困。

  這是中國道路擁有的制度優勢:東西攜手扶貧,互補實現共贏;

  這是中國共產黨擁有的政治優勢:集中動員最大力量,咬定青山久久為功。

  黨的十八大報告明確提出,要使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朝著共同富裕方向穩步前進。『共同富裕』,這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根本原則,更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根本任務。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從2012年的16510元持續增長至2016年的23821元;與此同時,城鄉人均可支配收入之比從2.88﹕1持續下降至2.72﹕1。

  從醫療服務到教育資源、從社會保障機制到勞動就業扶持、從基礎設施規劃建設到公共文化服務……城鄉一體化、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早已耳熟能詳,一系列政策措施帶給廣大民眾實實在在的獲得感。

  『在全世界政黨中,只有中國共產黨敢於向全世界宣示共同富裕的主張、共同富裕的目標和共同富裕的道路。』清華大學教授胡鞍鋼說,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是永不停息的,實現共同富裕也需要接力奮斗。

  從在十八屆一中全會後的中外記者見面會上強調『堅定不移走共同富裕的道路』到十八屆五中全會上提出『以人民為中心』發展思想,在『7·26』講話中,習近平總書記又令人矚目地提出:『更好解決我國社會出現的各種問題,更好實現各項事業全面發展,更好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更好推動人的全面發展、社會全面進步。』

  中央黨校教授田應奎表示,『人的全面發展、社會全面進步』相互呼應,相互促進,既體現了人的現代化,又體現了社會的現代化,豐富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發展內涵,這將為共同富裕奠定堅實的基礎。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在順應人民期待和時代發展中不斷豐富發展。

  五年前黨的十八大報告,首次把生態文明建設納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五位一體』總體布局,並把『美麗中國』作為生態文明建設的宏偉目標,『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建設社會主義生態文明』寫入黨章。

  社會主義生態文明建設的推進,不僅僅著眼於滿足當前人民群眾強烈的呼吁,更是對歷史、對未來的責任與擔當,中國不再走西方發達國家『先污染、後治理』的老路。

  人民在期待,時代在前進,理論在創新。

  推動生態文明建設、踐行綠色發展理念,只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中濃墨重彩的一筆。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一系列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的提出和實踐,讓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越走越寬廣,不斷開闢新境界。

  『新發展理念具有鮮明的創新性和時代性,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規律的深刻揭示,順應了人民的新期待。』南開大學教授逄錦聚說。

責任編輯:孫嵐

【專欄】十九大時光

【專欄】喜迎十九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