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務院扶貧辦主任劉永富(圖片來源:國新辦官網)
中國日報網10月11日電 10日下午,國新辦舉行十八大以來脫貧攻堅成就發布會,國務院扶貧辦主任劉永富先生介紹黨的十八大以來脫貧攻堅進展情況,並和國務院扶貧辦綜合司司長、新聞發言人蘇國霞女士一同回答了記者的提問。
據介紹,黨的十八大以來,脫貧攻堅碩果累累。國務院扶貧辦落實了諸多創新舉措,並由此實現了『前所未有』的佳績——每年減貧1300萬人以上。深度貧困地區、因病致貧是當前的脫貧攻堅重點。
政策『組合拳』出擊多方面措施創新引人矚目
劉永富表示,圍繞著『把絕對貧困全部消除』的目標,脫貧攻堅工作打出了政策的『組合拳』,其中,組織領導、財政、金融等多方面的措施創新引人矚目。
在組織領導上,實行中央統籌、省負總責、市縣抓落實的管理體制。中西部22個省的黨政主要領導向中央簽署脫貧攻堅責任書,並進行嚴格的考核評估。832個縣的縣委書記、縣長,從2015年開始到2020年,要保持穩定。『這些措施都是前所未有的』,劉永富談到。
在財政投入上,十八大以來主要推進了兩方面的轉變創新。其一,貧困地區省、市、縣各級政府成為扶貧財政投入的重要來源,而不再主要依靠中央;其二,扶貧財政投入大幅增加,從400億增長到『中央800多億,省級600多億,市縣600多億』的規模。
同時,金融開始被應用到脫貧攻堅中。劉永富表示,『對建檔立卡的貧困戶發展產業有扶貧小額信貸,「5萬元以下、三年以內、免擔保免抵押、銀行按基准利率放貸、扶貧資金全額貼息、縣建風險基金」的金融產品已經達到3800億元了。』
每年減貧1300萬人以上貧困縣數量首次減少
經過各方面的共同努力,貧困人口規模大幅減少,貧困縣數量首次減少。
劉永富表示,『從2001年到2010年十年裡,每年減少673萬。十八大以來,每年減貧1300萬人以上,這是一個前所未有的成績。』『今年井岡山、蘭考縣率先脫貧,今年將還有一批貧困縣要宣布脫貧,這樣的話,貧困縣實現了歷史上第一次數量上的減少。』
此外,脫貧攻堅也廣泛提昇了農村的基層治理能力和管理水平,促進了基層乾部作風的轉變。
深度貧困地區、因病致貧是攻堅重點
劉永富談到,脫貧攻堅也面臨著困難:『當前存在的主要困難,就是深度貧困地區的脫貧任務還十分艱巨,因病致貧的問題十分突出』。
在談及下一步針對深度貧困地區的脫貧政策時,劉永富表示,第一,中央要把深度貧困地區作為支持重點。第二,中央各個部門都要加大支持力度。第三,省負總責解決轄區內深度貧困問題。
對於如何幫扶因病致貧群體,蘇國霞介紹,已建立基本醫療、大病保險、醫療救助三項制度,再由商業保險和各省政策予以補充,『我們認為,現在針對農村貧困人口的醫療保障制度是基本健全的』。
針對小病種患病群體的幫扶,她表示,兒童先心病、白血病等已納入貧困人口大病專項救治范圍。同時,她強調社會力量的重要性:『小病種涉及的人不是很多,又比較容易瞄准對象,更需要像非政府組織等社會力量參與幫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