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是一種常見的自然災害,會給人們的生命和財產帶來巨大損失,以至於一談到地震,很多人都會不寒而栗。為了減輕地震危害,科研人員一直在不懈地努力著。近日,一種新的抗震『神器』——疊層橡膠隔震支座被研制成功,一起來看看吧!
疊層橡膠隔震支座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四院41所利用固體火箭發動機噴管柔性擺動技術及工藝研制,它由一層鋼板、一層橡膠層層疊合、粘結起來,具備足夠的剛度和豎向承載力、很小的水平剛度和足夠大的水平變形能力,可以讓建築物的振動周期延長2秒~3秒或3秒以上,從而避免同頻共振帶來的更大破壞。該產品還具有穩定的彈性復位功能以及良好的耐久性和抗疲勞性能,適用范圍廣,是一款新型橋梁和房屋建築的隔震產品。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四院41所固體火箭發動機首席專家尤軍峰在接受西部網采訪時舉例介紹了疊層橡膠隔震支座的作用:『汽車底下有個減震裝置,能夠使乘客在汽車行駛過程中感覺比較平穩。與此類似,疊層橡膠隔震支座含有多層橡膠材料,可以讓地基和建築之間保持柔性連接,於是當地面震動的時候,建築物便可以保持相對平穩的狀態。』
那麼,該產品利用的隔震技術與傳統抗震技術相比,有哪些特殊之處呢?央視網介紹,傳統的抗震技術是把建築物上部結構和基礎牢固地連接在一起,使地震的能量經過傳輸到達上部結構,但這樣仍然會使結構發生振動和變形,當受力超過建築物結構強度時,便會發生損壞甚至倒塌。而隔震技術則是指在不改變原建築設計方案的同時,在建築物上部結構與基礎之間設置隔震層,即安置疊層橡膠隔震支座,以降低由建築物上部結構加速度反應引起的變形,從而減小地震對建築物的破壞。(趙文華)
本文由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員、地震學組組長張金海進行科學性把關,目前研究的領域為固體地球物理、勘探地震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