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國內  >  國內萬象
搜 索
海外代購藥品貓膩多 朋友圈兜售多為『三無』產品
2017-10-11 10:22:48 來源:法制日報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地下美容院成來源不明假藥重災區

  隨著微整形的流行,一些無資質、無證書的『地下美容院』以低價進口美容藥品吸引了眾多愛美人士,但這些美容院使用的藥品都存在嚴重的質量和安全問題。

  『這類案件的涉案人員趨於年輕化,86%是80後、90後,文化程度都不高,以女性為主,大多從事同一個行業,自稱「圈內人」。』天寧區檢察院公訴科員額檢察官郭營介紹,『這些美容店主通常去杭州、廣州等地參加為期十天左右的皮膚管理培訓後,就開始自立門戶,在朋友圈發布肉毒素、玻尿酸等銷售、注射服務。』

  2016年5月,時年28歲的小美辭去會計工作,去外地學習了一段時間後,回常州開了一家美容工作室,提供美甲、面膜和文眉服務。

  一段時間後,小美經常被顧客問到是否代購韓國的美容針劑及能否提供注射服務。對於這送上門的生意,小美想起了跟自己一起學習美容的學員小芬。當時,小芬自稱做過護士,辭職後一直從事醫療美容。小美用微信聯系小芬,希望她來幫自己。

  一聽這個消息,小芬立即表示願意自帶產品上門服務。

  於是,兩人約定,打一針瘦臉針的價格是2380元,小美將韓國代購針劑『白毒』的成本700元給小芬後,剩下的1680元兩人平分。

  『今年4月,公安機關在對小美的美容店進行例行檢查時,查獲了無批准文號的玻尿酸及肉毒素,致使案發。』郭營說。

  『這些涉案店主一般會自稱「微整形專家」,通過網絡或熟人介紹招攬客戶,湊夠足夠的人就集中進行「手術」,通常是自己親自主刀或招攬曾經做過護士的人。』郭營介紹,『更有甚者,她們帶著針管四處「走穴」,在賓館或者客戶家中提供上門服務。』

  海外代購藥品監管體制需多方共建

  『淘寶網店、朋友圈等因其特有的便捷、隱蔽的特征,成為銷售海淘三無藥品的主陣地。不論是家用藥還是美容藥,都是從海外人肉代購,在線上(微信商城、淘寶店之類)發布廣告,線上交易付費,線下快遞送達。』萬黎說,『我院今年辦理的25件案件中,就有12件是通過這樣的方式銷售,就算通過實體店,售賣的藥品也是靠人肉從海外背回。』

  『此外,有的涉案銷售者還以「商品替拍」的方式完成交易,表面上是買了店裡的商品,其實賣的是代購藥品,價格也是通過微信進行商量的。』李繼峰說,『這種就是「私人定制」了,隱蔽性強,是工商、公安機關等部門的執法盲區。』

  『針對這類問題,我們充分依托高科技,借助「大數據」平臺進行數據比對,加強對網絡聊天軟件、實時通訊工具、物流快遞、銀行賬戶等相關信息的監測、篩選、過濾,及時鎖定上下游犯罪、買賣交易的關鍵信息,加大對在線銷售假藥的查處力度,將數據轉化為證據。』李繼鋒說。

  此外,為保證案件早發現早整治,李繼鋒還建議,工商、公安等執法部門加強監管責任,制作告知文書,告知經營商常見假藥類別,並在日常巡查中逐一說明、告知或者簽訂規范經營藥品承諾書,以此應對涉案人員主觀不明知的辯解。同時,還要加大對商業街區、涉藥執證單位(包括美容機構)的排查力度,對告知後仍銷售假藥的人員做到早發現早治理,規范現場查處筆錄的制作,及時固定犯罪證據、移送案件線索。

首頁  上一頁  [1]  [2] 

責任編輯:孫嵐